“文革”中的周恩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6584
颗粒名称: “文革”中的周恩来
分类号: D6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政治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被动地卷入其中,并面临来自江青、林彪等人的指责和攻击。尽管周恩来原本希望将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推动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但他忙于应对旱灾、地震以及外事工作,无法全面掌控局势。在中共中央的会议上,他承担了派工作组的责任,并保护大多数干部。此外,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进行讨论,并删去了一些激烈的词汇,加入了限制性的政策规定,如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文斗不武斗、不将运动与生产对立等。周恩来致力于稳定冲突局势,将红卫兵纳入组织中,并通过会议和座谈会与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按照党的政策行动。
关键词: 文革 周恩来 红卫兵

内容

编者的话: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伟大政治家。他的传奇般的革命生涯、杰出的才智、崇高的品德,为世人钦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撰写的《周恩来传》(上卷)。《周恩来年谱》对周恩来的革命活动论述颇详,出版之后,海内外反响强烈,但因《周恩来传》(下卷)尚未出版,对周恩来建国后的活动较少系统的记述。最近《中共党史人物传》中的《周恩来小传》即将出版,本刊征得作者及有关方面同意,先行选载书中“文革”中的周恩来”部分,以期向希望更多地了解周恩来、学习周恩来的读者提供一些材料。文内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把洪水纳入河道
  1966年,正当中国的经济情况日益好转,形势要求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这场灭难,突然降临在中国大地上。
  “文化大革命”对于周恩来来说,是突然的。他没有思想准备,被动地卷入了这场狂风暴浪中。
  “文革”开始前,江青到上海同张春桥合谋“借用上海攻打北京”,组织批判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的《海瑞罢官》。当时,周恩来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江。张等约定向周恩来封锁消息。文章写出后,江青说:“不叫周恩来看。”《评<海瑞罢官>》一文1965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刊出,《人民日报》被迫转载。转载时加的编者按,是经过周恩来审阅修改的。他在编者按中强调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按照学术问题,以“说理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地讨论。
  1966年2月,林彪、江青策划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由江青主持在上海召开。在这个会上。攻击了周恩来,说周恩来对文艺创作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要求是“资产阶级也可以提的”。戴上了很大的“帽子”。
  1966春天,北方大旱。周恩来忙于8个省,市。自治区的抗旱工作。他亲自兼任河北和北京抗旱工作组的组长,深入各地推动抗旱。3月,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周恩来不顾余震危险,大地还在颤抖,他就赶到灾区。接着又陪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在我国参观访问。5月25日北大聂元梓等贴出所谓“第一张”大字报,煽动揪斗老干部,冲击各级党委。周恩来批评了这张大字报。但大字报仍在电台播出了。之后,周恩来率领党政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回国后,又忙于接待尼泊尔王子比兰德拉·沙阿。外事工作告一段落时,已经是毛泽东批评派工作组的时侯了。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的会议上,对这件事承担了责任,说:对工作组的问题,留在北京中央工作的我们几个人都要负责。他同时保护性地说:工作组“绝大多数的干部都是好的”。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讨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时,周恩来和陶铸商量并经毛泽东同意后,删掉了原稿中的“黑帮”、“黑线”一类提法,加入了不少限制性的政策规定,如:严格分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于部队伍要区别对待,好的和比较好的是大多数,要团结95%以上的干部和群众;要文斗不要武斗;不要把运动与生产对立起来;保护科技人员,等等。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