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风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6557
颗粒名称: “半月”风流
分类号: P93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半月岛是一个由珠江水系中的沙洲岛形成的旅游度假中心,在改革开放后被石村的村民开发。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各种娱乐设施,包括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室、桌球室、游戏机室、烧烤、游泳等。半月岛不仅给游客带来了愉悦和风流,也为石村的村民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现代文明。
关键词: 半月岛 旅游度假中心 经济发展

内容

这是一个富于诗情韵意的名字——半月岛。
  它不属于撒在海洋中的那一类岛屿,它属珠江水系中冲积的沙洲岛,面积不大,仅有三百多亩的地方。它的位置在今天的南海县桂城镇石村的范围之内,距佛山市仅四公里,离广州约十三公里。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它的名字,但是它开始远近闻名,因为它拥有一个由农民办起来的旅游度假中心。
  它的确名如其状,滔滔的东平河到这里绕了一个大弯子,与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涌构成了一个半弧圈,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一片土地都象半边明月。然而这个诗一般的名字在过去并不十分光彩。它的来历据说是民国二年,因东平河发大水,洪水摧毁了堤岸,撕裂了土地,卷挟着泥沙,到这个地方冲积起来的。年长日久,渐渐地成了一个半圆形,于是村民把它叫半月岛。随着岁月的流逝,它的上面逐渐长起了草,长起了竹,其间也有一两块田畴。它默默无闻,在村民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然而,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它变了,它的价值潜能释放出来了,它变得有魅力了,变得风流了。
  它的变,是由于它的归属者的变化而引发出来的。这十年来,石村人发达了。原先一个珠江三角洲上的穷乡,现变成了一个远近有名的“五金村”,工农业产值上亿元,成为南海县超百万利润村之一,并连续多年夺得全镇区级经济发展的“金牌”。全管理区办有五金、轻纺、交通储运以及商贸、饮食等企业300多家,许多海外商人来这里同他们做生意,许多产品出口港澳和东南亚。村民的人均收入达二千多元。村里还于1988年底集资180万元建了一间中学,集资120万元建了一间幼儿园,还建了一间影。剧院。老人还有退休保险金,村中铺上了水泥马路,自来水、电灯、电话样样齐。
  然而石人不满足于这些,他们要以现代人的意识,去开发自己拥有的各类资源。
  1986年,他们把眼光投到半月岛。这个地方有河流,有沙滩,有草地,有竹林,不是可以开发利用吗?于是,他们集资了八万元,开办旅游中心。“泥腿子”办旅游谈何容易!开初,由于经验不足,各项设施跟不上,到这里来的游客不多。经济效益不理想。去年十一月,管理区的领导决定把半月岛认认真真地搞好,于是选派了有头脑的杜铭森去当经理,并增加投资60万元,增加各种游乐项目和设施,加强经营管理。通过努力,现建有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室、桌球室、游戏机室,还建了一座50平方米的“生日屋”和一间可容100人吃饭的“半岛餐厅”,三十多间小木屋,开辟一个“儿童乐园”,并购置了摩托艇,还种上了二千多棵水葡萄和其他树木。现在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在翠竹林中烧烤,到河边泳场游水,而且还可到那足球场上角逐,到那生日屋中跳迪斯科,到那小木屋中追寻大自然之梦,乡……据杜经理说,现在每天前来的游客约一千多人,节假日有五六千人。
  这是一个热辣辣的夏日,水银柱标在摄氏34度的号码上。杜经理领我们参观了各类设施之后,建议我们坐摩托艇到东平河上“兜风”。我们坐在快艇上,追逐着南来北往的轮船,泛起层层波浪,激起阵阵浪花,十分惬意:迎面嗖嗖的江风,吹散了身上的热气,给心胸注入了清凉,心情是那样的快慰;听着那江面艘艘机轮的汽笛声,数着那远处点点的渔舟,望着那蓝天白云,思绪是那样的幽远。
  上岸后,我们步入那清幽密的竹林之中:只见游人们一伙一伙围聚在用水泥砌起的桌旁,架炉烧烤,那薰香飘溢的牛肉串鸡翼串、鲜虾串令人垂涎欲滴,阵阵的笑声与欢歌回荡在这林间。在竹林的边缘,一群青年有的在弹吉他,有的在看书、下棋,有的躺在草地上闭目养神……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获得了浪漫,获得了温馨,获得了充实。
  放眼那约有300米长的沙滩泳场,数百名游泳者有的泛水嬉戏,有的追波逐浪,有的互学泳技……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水的欢偷。
  啊!半月岛是那样的愉悦,那样的风流!这风流不仅仅属于大自然、旅游者,而更应属于石的村民和他们的领导者!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范运根
责任者
杜铭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