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生动风味盎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6199
颗粒名称: 神韵生动风味盎然
分类号: J31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市石湾陶城大厦珍陶馆收藏着一件陶塑《渔翁归晚》,表现了老渔翁勇往直前和坚韧的精神。这件作品是简贤创作的,他自小喜欢美术,在石湾美术陶瓷厂学习并从事创作。简贤的陶塑作品题材广泛,数量众多,特点是气息清新、形象传神、衣纹秀挺、釉色淡雅,创新而不失传统,师前人而不落俗套。他对捏塑手法的运用自如,受到香港各界的称赞。简贤对艺术有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他的作品远销欧美、新加坡、台湾、港澳等地。
关键词: 陶塑 渔翁归晚 老渔翁

内容

在佛山市石湾陶城大厦珍陶馆里,收藏着一件散发着阵阵浓郁乡土气息的陶塑《渔翁归晚》:只见在浩瀚的海面上,一位久历风霜的老渔翁,白发苍苍,身体强健,头戴竹帽,身披蓑衣,驾着孤舟,奋力搏击风浪,勇往直前。通常这类题材,人物占较大比例,而作者却匠心独运,使渔翁只占作品的五分之一,汹涌澎湃的浪花,占了作品三分之二。海边的石头,刻上诗句,图章,有力地烘托了主题。表现了老渔翁顽强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在石湾陶艺史上,塑造渔翁的题材,大多是渔人得利的好意头产品,而这件作品开拓了新的主题,深化了渔人生活的内涵和人物性格。更为真实地表现了渔翁可敬可亲的艺术形象。新加坡陈先生对作者说:“你的渔翁是我最为珍惜的作品之一。既体现石湾传统技法,又有新意。很多朋友叫我转让,我一直爱不释手。”这件采用捏塑手法创作的原作佳品是佛山市石湾美术陶瓷厂陶艺家简贤读了宋代范仲淹《江上渔者》有感而作的,曾获陶瓷公司奖励。作品造型新颖,意境含蓄,釉色斑斓多彩,充分体现了神韵生动,风味盎然的个人艺术风格。
  简贤并非出自陶塑世家,而是自小爱上美术。读书时,美术成绩一向优秀,又受到前辈的悉心指导。少年时画的水彩画《消灭它》获市少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1961年夏天,他入读石湾美术陶瓷厂的美术学校,为后来从事创作打下基础。后来从事了多年的陶瓷生产工作,七十年代,他从车间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转入厂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十多年来,简贤靠老渔翁那种知难而上的精神,刻苦学习、勇于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自己的艺术之路。还是业余创作时,一件《唱支山歌给党听》,形态生动,主题鲜明。参加市工艺美术展览时,获得好评。获1987年佛山工艺学会优秀作品一等奖的《道翁》,寓意深邃,气韵传神生动,体现了石湾陶塑传统捏塑的艺术特色。
  简贤的陶塑作品题材广泛,数量众多。象《老君炼丹》、《瑞雪兆丰年》、《风调雨顺》、《南山道翁》等十三件获各种奖励的佳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气息清新、形象传神、衣纹秀挺、釉色淡雅,创新而不失传统,师前人而不落俗套。他对起于明代成熟于清代的捏塑手法运用自如。1987年,他参加在香港举办“石湾美陶名家作品介绍”展览时,以参展作品最多传为美谈。他的现场陶艺表演,大受香港各界的称赞。
  简贤对艺术有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虽然他的作品远销欧美、新加坡、台湾、港澳等地,但他从不急于求成。一次,香港陈先生慕名前来美陶厂,要订购简贤的精品。简师傅认真细心地了解了陈生的品味与爱好,知道他要求较高。陈生先后来信26封,等候一年之久,终于如愿以偿。当陈先生得到陶塑《顽石点头》之时,称赞是“上乘之作”,并当即再订购数件。
  简贤说:“石湾陶塑传统有许多的宝贵经验,我们要虚心地掌握传统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反复学习和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九十年代,他将登上新的艺术高峰。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潘志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