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善恶恶而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6108
颗粒名称: 「善善恶恶而亡」
分类号: G2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善善恶恶而亡”是指虽然肯定好的否定坏的,但因为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最终导致灭亡。历史上郭氏家族和隋炀帝的教训表明,人君独断专行、嫉贤忌能、阿谀奉承等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而封建王朝实行人治,缺乏选贤任能和去奸除恶的机制,也使得这一悲剧不断重演。
关键词: 善善恶恶而亡 东汉桓谭 郭氏家族 春秋时代

内容

“善善(肯定好的)恶恶(否定坏的)而亡(遺到灭亡)”,出自东汉桓谭的《新论》。乍听起来,是个充满着不可解脱的矛盾的命題,但深究一层,就会发现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话说春秋时代,齐桓公一次出巡,看见一座城堡的废墟,据说是曾经喧赫一时的郭氏家族的废城遗址。桓公问道:“郭氏为何灭亡?”一位通晓历史的臣子答道:“因为他们善善而恶恶。”桓公给这个回答闹糊涂了,再问道:“善善而恶恶,应该是生存兴旺的条件。为什么反而灭亡了呢?”“问题在于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这位臣子解释道:“好人知道自己被肯定但又得不到重用,便心怀不满:坏人知遺自己被否定而感到失望,就产生怨恨。既与好人结怨,又和坏人結仇,想不灭亡也不威了!”
  道理是讲得较透彻的。至于为什么郭氏家族会“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作者没有进一步阐述下去。但从重蹈覆辙的后来人的教训来看,“善善而不能用”,往往是因为人君独断专行,或嫉贤忌能;“恶恶而不能去”则往往由于人君喜欢阿谀奉承之故。隋炀帝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性多忌克”,“猜忌臣下,无所专任”,对那些敢于直谏的大臣,“恶其直道”,“忿其正议”,不是加以“刎颈之诛”,就是贬废流放。甚至对文章写得好的文人,他也心怀嫉忌。诗人王冑的诗写得很好,其中“庭草无人随意绿”的佳句到处传诵,炀帝找个借口把他杀了 ,恨恨地说:“看你还能作‘庭草无人随意绿’不?”对此,唐太宗也看不过眼,评论道:“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于一人之虑?”“自古帝王多嫉胜己者,······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与此同时。象虞世基、宇文述。裴蕴这些奸佞之徒,隋炀帝明知他们不学无术,劣迹昭彰,但由于他们善于揣摸心思,奉承拍马,始终得到隋炀帝的宪信。坏人当道,好人遭殃,朝政就日益腐败,隋朝终于在农民大起义中灭亡,隋炀帝本人也被手下杀掉,国亡身死,为天下笑。
  历代封建王朝虽然也总結了“善善恶恶而亡”的教训,载诸史冊,以志不忘,但始终摆脱不了这种悲剧的重演,主要是因为,封建时代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用人全凭人君的喜恶,缺乏一个保证选贤任能、去奸除恶的机制。这恐怕是郭氏家族和隋炀帝留给后世教训中的教训吧。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华阳
责任者
齐桓公
相关人物
隋炀帝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