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三给”系列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5729
颗粒名称: 深入人心的“三给”系列活动
其他题名: 佛山棉纺厂党委访问记之二
分类号: TS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棉纺厂党委通过“三给”(给理想、给本领、给温暖)系列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素质和增强企业凝聚力。在理想教育方面,重点对青工进行教育,通过多层次的理想教育,使青工树立主人翁思想。在“给本领”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干部技术管理人员和青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在“给温暖”方面,努力改善外地工人的居住条件,并给予特殊照顾,使其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这些举措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佛山棉纺厂 优质产品 职工队伍 政工青妇

内容

佛山棉纺厂党委认识到:社会主义企业既要出优质产品,又要教育培养出“四有”的职工队伍。因此,厂党委把政工青妇的力量动员起来,开展“三给”(给理想、给本领、给温暖)的系列教育活动。
  该厂在理想教育方面抓住一个重点——青工。因为青工占该厂人数80%以上,而前些年,由于纺织行业困难多,全厂每天平均有两人“流”出。党委认为对“跳槽”光堵不行,而是要给职工以理想,便通过厂和车间成立“新工人教育小组”、“青工教育委员会”和“帮教小组”,后来又建立职工管理科,开展多层次的理想教育。每月还分二级组织厂长、车间主任与职工的谈心活动和坚持班后政治学习,既谈理想、前途,又结合工作生活头际激励大家进步,做到长处有人夸,短处有人教,难处有人帮。广大青工逐步树立了主人翁思想后,“跳槽”和违法乱纪的人越来越少了;原来有思想基础的.进步更快:如1982年进厂的绐筒挡台工梁转笋,把对理想的追求化为工作动力。创出“短、快、灵、准”的工作法,先后成为省行业标兵、先进工作者和市劳模。
  “给本领”,就是在文化技术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干部技术管理人员、青工进行培训。近几年该厂培养大中专毕业生60人,送去职校不脱产学习的有100多人,对2394人进行了技术培训;还组织63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外语学习班和专业培训班。该厂“给本领”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每年举行“操作运动会”;每季进行操作技术表演赛;每月进行操作评比。因而,一批批技术尖子脱颖而出。三名参加全国细纱、织布挡台操作表演赛者均获得“操作能手”的光荣称号。在各种比赛中,全厂先后有100多人达到省操作标兵的水平。由于政治思想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一大批青工先后成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班组长特别是成为共青员的就有250人。而随着整体素质的提高,该厂19K9年就能克服一系列困难,促使产量、产值、经济效益等指标均创历史的最好水平。
  “给温暖”。该厂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具特色。他们在努力改善400多户固定工的居住条件,并使1800多名合同工住上集体宿舍和关怀职工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对外地工人作出特别规定:当上轮班长、工段长的骨干给予住双人房,婚后则安排住“鸳鸯楼”;外地工人亲属来访,给予“四个一”照顾,即车间领导召开座谈会介绍情况一次,招待吃饭一次,派车带其游览一次和离厂时到车站送行一次。许多车间和科室的领导还利用春节放假时间将家访工作做到外地;多次到贵州省和我省连县、韶关等地探望慰问外地工人的家庭及其所属单位,沟通情况。
  爱心换爱心,不少外地工人将企业给的温暖化作动力,努力搞好工作。1987年端午节前夕,200多名已休班而准备探家的外地工入了解厂里任务多,便主动请缨加班,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而在厂领导的影响下,本地工人也主动与外地工人加强了团结。1989年,有一次当外地工人缺粮时,本地工一个月就捐出搭食粮票6600多公斤,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今年在学雷锋活动中,许多本地职工还利用一次厂休日,骑自行车回厂为外地工友理发,缝补衣服,修理单车、手表和家用电器,谱写了“两地情”的新乐章。特约通讯员 伍思成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伍思成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佛山棉纺厂党委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