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只有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5413
颗粒名称: 他心里只有路
其他题名: 记顺德公路分局沙滘道班班长吴永权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永权是一位默默工作26年的养路工人,他带领团队在繁忙的路段上修补公路,工作辛苦但尽职尽责。他的奉献精神和执着得到了人们的称赞和政府的表彰。
关键词: 奉献精神 人物事迹 吴永权

内容

年纪只有43岁的吴永权,却在养路这个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了26年。他的奉献精神,赢得了人们称赞。
  1964年,刚满16岁的吴永权即投身养路事业,由于他虚心向老工人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公路养护技术。1970年,尚未转正的吴永权当上了班长,成为当时佛山地区10多个县道班的第一个临时工班长,也是最年轻的班长。自那以后,他带领道班工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奋战在公路道班上,常常是“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汗”。
  吴永权负责的沙滘道班毗邻佛山市郊,位于通往海南省的主要干线,该路段平均每昼夜有2万多车次,平时塞车有3公里长,高峰期间更长达5公里。在这样交通繁忙、车辆川流不息的路段补路可真不容易,有人称他们的工作是“在刀板下找饭吃”。为了做到生产、安全两不误,吴永权在多年养护中,和同事们一起总结出一条灵活穿插修补的经验:车辆繁忙时间修补工程不复杂的路段;在上午11点至下午2点钟这个车次低潮时候,全力抢修比较复杂的路段。为了一鼓作气完成任务,他们往往“食无时候”,一干就不得空,直到下午2点多钟才吃中午饭,有时为争取更多时间,他们索性买些干粮当饭吃。由于常常如此,吴永权和同事们都患了胃病。
  26年来,和吴永权一起到公路部门的20多名同事,有的调进分局当了国家干部,有的到其他单位当领导或做了个体户老板,有的去了香港,只有他仍坚守在养路岗位上尽心尽力。尽管近几年社会就业门路不断扩大,村镇企业职工经济收入都比养路工人高,但这些没有动摇吴永权甘当养路工的决心和信念。一位曾与吴永权工作过的同事,前几年从香港回来,请他一齐合伙做牛仔裤生意,每月能赚2000多元,吴永权婉言谢绝了老友的好意。他说:“金钱并非万能,我喜欢我的工作,我还是当一辈子养路工好。”去年5、6月间,暴雨不断,致使大部分路段出现沉陷和路肩塌方,正在市技校进修学习的吴永权闻讯,逢星期天学校休息时,就赶回来指挥抢修工作。经过职临工群策群力,积极奋战,仅用20天时间就消灭了水毁痕迹,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吴永权言传身教,在公路第一线上辛勤劳动,在他影响下,近年来全班职工没有一个因为怕苦、怕脏而“跳槽”,职工们心中装的全是“路”,一心一意地投身于公路事业。
  吴永权对公路的热爱,每每表现在抢修中不顾一切的拚搏劲头。有一次大家抢修到晚上8点多钟才收工,吴永权却一个人留下来驾驶压路机压平路面,当他回到家时,已是深夜11点。那晚,他妻子担心他出事,便和姨仔出去到处找。当她回家见到吴永权时,泪水不由自主地掉下来。她对丈夫说:“你干公路这一行,我整天提心吊胆,心里总怕你会出事。”吴永权听了,心里也很难受,他感到对不起妻子,便婉言安慰妻子说:“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工作不能不做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吴永权处处以身作则,苦活脏活抢在前,带动了全班人员的积极性,群众见他和道班职工常常6点钟左右在工地出现,晚上7、8点才收工回家,有时一天12小时工作,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都说吴永权他们是“晒死日头、踏死雨的‘活愚公’”。
  吴永权工作了20多年,家里除了一部1980年买的黑白电视机外,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为了握掌路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去年初,他把10多年积蓄的5千多元钱购买了一部摩托车,每天清晨上班时,都要驱车从头到尾巡视一番公路路面。26年来,他上班是第一个到,收工是最后一个走,有时收工后他还要验收砂、石材料的收方工作,但他从来没有领过加班费。在他的激励下,全班职临工勤奋工作,使沙滘道班的好路率一直居全局之首,并连续多次被省市公路局评为“全优道班”,吴永权也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今年3月,他被佛山市人民政府授予“公路养护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人们说:吴永权把心血和汗水全都洒在公路上,路成了他的化身。此话真说绝了,在吴永权心目中,只有那延绵不绝的长长的、平坦的公路!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徐世坚
责任者
彭亚顺
责任者
吴永权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佛山市技校
相关机构
顺德公路分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