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水乡话鱼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4571
颗粒名称: 九江水乡话鱼花
分类号: S962
摘要: 本文介绍了九江是著名的鱼花产地,鱼花生产历史悠久。现在,九江结束了依赖自然气候条件的历史,通过人工孵化鱼花取代了江河装捞。渔农们精心繁育鱼花、培育苗,通过注射催产剂让亲鱼发情产卵,完成受精过程,然后把受精卵移进孵化鱼花的环道池。经过精心饲养,鱼花孵化成活蹦活跳的鱼苗。渔农们通过观察水色的变化来确定投放饲料的数量,以确保鱼花的生长和成活率。九江的鱼花生产实现了自繁自育,摆脱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并成功实现了多种名优鱼类的人工孵化。九江每年人工孵化各类鱼花达七亿多尾,除满足当地发展塘鱼养殖的需要外,还有大量鱼花到其他地区落户。正是渔农们的辛劳和心血,才能使人们的菜篮子日益丰富多彩。
关键词: 九江市 鱼花 人工孵化鱼

内容

南国暮春,正是鱼花生产的旺季,我国著名鱼花产地南海县九江一派醉人的春色;一方方的鱼塘泛满了春潮,鱼塘四周芭蕉滴翠,摇曳生娑,象镶嵌着一圈圈碧玉;那柳丝般的霏霏细雨,给这俏丽的水乡蒙上一层薄烟般的轻纱,宛若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一切显得生机勃勃,温馨柔美。
  九江的鱼花生产历史悠久,过去,九江所产的鱼花,一直是从西江河里装捞上来的。然而,靠装捞西江鱼花,往往受到繁殖季节自然气候条件变化的制约,丰歉无常。
  如今,水乡九江早已结束了装捞西江鱼花的历史,人工孵化鱼花取代了江河装捞。暮春时节,这里的渔农忙着精心繁育鱼花、培育苗。只见渔农们把一条条大腹便便的亲鱼从鱼塘里移进产卵池,然后,给它们注射催产剂,加速它们发情产卵,约莫过了几十分钟,雌鱼跃上水面,仰腹卷体,颤抖着胸鳍和尾巴,不断地把卵子排出体外,雄鱼也在剧烈的游动中把精子排出来,卵子和精子就在池水中进行自然结合,完成受精过程。渔农们小心翼翼地把受精卵移进孵化鱼花的环道池,经过二十多个小时,一尾尾幼如毛发的小鱼便孵化出来了。
  但是,要把头发那么幼小的鱼花,培育成三、四寸长的活蹦活跳的鱼苗,得花费许多心血。老渔农告诉我,鱼花幼小的时候,生命非常脆弱,动不动就会大量死亡,要使鱼花快大和提高鱼花的成活率,除了放养密度要适当之外,还得知道它们的饥寒饱暖,细心侍候它们。饲料投放得太多,鱼花会吃得胀死;太少,又会饿瘦、饿死。怎么知道饲料放得太多或太少呢?这就全靠观察鱼塘水色的变化:水呈绿豆一样的绿色,是好水色;绿色太淡就是饲料不足;绿中带浊,就是饲料太多。因此,渔农们要每天清早起来细心观察每口鱼塘的水色,确定当天投放饲料的数量。正是由于他们的精心培育,使鱼花长得快,成活率高,为发展塘鱼业培养殖育出一批又一批粗壮的鱼苗。
  自六十年代初以来,九江的鱼花生产实行了自繁自育,再不仰赖于大自然的“恩赐”,摆脱了自古以来鱼花生产靠天吃饭、丰歉无常的被动局面,做到有计划地安排生产。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这古老的鱼花产地更加青春焕发,人工孵化鱼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但传统的鳙、鲢、鲩、鲮“四大家鱼”鱼花产量大幅度增加,而且成功地实现了东北鲫、丰鲤、桂花鱼,美国加州鲈鱼、埃及塘虱等名优鱼类的人工孵化。现在,九江每年人工孵化各类鱼花达七亿多尾,除满足当地发展塘鱼养殖的需要外,还有大量鱼花到广西、四川、江苏、浙江、云南、新疆、黑龙江等地落户。
  我想,从幼如毛发的鱼花,变化供人们食用的成鱼,不知渗透了渔农的多少心血。正是他们的辛劳和心血,才能使人们的菜篮子日益丰富多彩!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麦良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