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洞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4379
颗粒名称: 金色的洞窟
分类号: G216.2
摘要: 本段描述了苏杭发现一个眼睛碎片并将其装在手绢里,然后转移注意力到一个黑色人造革手提包上。她检查了手提包的衬布,发现上面有污渍和烟丝,表示手提包的主人可能是普通的知识分子或公务员。接着,她注意到了一沓一百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纸币上有复杂的图案和纹饰,以及不为一般人察觉的暗记,目的是为了防止假造。苏杭开始怀疑这一沓钞票的来路,她固执地研究了这些纸币。
关键词: 佛山市 连载 散文

内容

江面上夜游的双体客轮灯火辉煌,犹如一首流动的乐章从铁桥的穹窟中滑过。广场上,喷泉的水柱却又成了凝固的水晶建筑,与古老的海关大楼辉映成趣。几个钟头前的枪战己经显得十分遥远,好象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苏杭和齐鲁生徘徊着,终于在灯影下发现了一个亮点,这的确是一小块眼睛碎片。她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将碎片包在手绢里。
  七
  在w市,这种人造革手提包大概早该进废品收购站了。无论是顺应潮流还是为了安全,人们都开始选择那种防盗密码硬塑手提箱。可是这手提包的主人却一如既往地使用着这只旧包,而且装了那么一笔数字可观的巨款。是为了不引人注目?可效果恰恰相反,七十年代的不引人注目,到八十年代就反而因格格不入而显得十分突出,这是手提包的主人不曾料到的。很明显,手提包的主人并不经常涉足海关大楼广场黑市交易圈,他不了解这种消费心理的微妙变化。苏杭曾经对这只手提包进行过细致的检查。在提包的衬布里,有隐约可见的污渍,经放大镜细辨,可以认定是经常装有圆珠笔、墨线笔留下的痕迹。衬布的皱褶里带有若干烟丝,她小心地收集起来送去鉴定,表明结果,提包的主人吸用的是那种国产中档卷烟。这只黑色人造革手提包的真正主人,应该是那种普通的知识分子或者公务员。苏杭有些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但却再没发现其它更有价值的线索。看起来,做指纹痕检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苏杭沉吟了,难道随着于兴兵的毙命,这只黑色人造革手提包就成了永远不能破译的另一个密电码?
  苏杭并不死心。她的注意力,终于从那只包慢慢转移到那一万元很新的人民币上。
  这是一百张一沓、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她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图案,同样的颜色,同样的纸张,同样的图案。正面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头像,头像的衬底是图案及颜色都十分复杂的席纹。那右下角的100三个阿拉伯数字,被变形的雪花、橄榄叶、浪线的纹饰托住,纸钞数码的下角,是七个没有规律的圆点。
  她小心翼翼地抽出第一张纸币翻过来检查,反面是寂静的群山,山脚下是蓊郁的林带。她说不出那是些什么林木。图案太复杂,雕琢得又十分精细,点缀得相当繁琐。还有维吾尔文、蒙文、藏文的纹饰,她也无法认识,但苏杭明白,这些复杂的图案中,处处都有不为一般人所察觉的暗记。目的当然只有一个:防止假造。
  苏杭只怀疑这一沓钞票的来路不正,她从来没有怀疑过钞票的本身。然而,说不清是被一种什么直觉牵引着,她竟然用一种固执的认真,一遍一遍地研究缴获的纸钞。
  公安学校并没有开设过关于纸币的课程,然而苏杭却曾经在资料馆里阅读过许多她认为用得着的知识,似乎就有关手纸币的材料。她翻出自己的摘抄本,果然查到了如下一段记录:五十年代初期,世界上只有三家工厂有能力生产制造钞票用的布纹纸。(9)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苏杭
相关人物
齐鲁生
相关人物
于兴兵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