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豆腐干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3719
颗粒名称: 西南豆腐干的传说
分类号: I27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嘉庆年间,李姓乡民夫妇到三水县西南码头开了一家专门磨制豆腐的小店,名叫「合兴」。他们制作的豆腐花和豆腐干非常美味,而且价格实惠,因此生意越来越好。有一次,一个知府夫人需要他们帮忙接生,他们不计报酬地帮助了她。知府为了感谢他们,购买了他们店里的全部豆腐干作为手信。他们后来用这笔钱扩大了店铺,并专注于制作豆腐干。然而,到了抗战时期,李合兴后代为避战乱无法再经营豆腐干,从此久负盛名的「西南豆腐干」在世上消失,其制作工艺也随之失传。
关键词: 佛山市 传说 民间文学

内容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南海县西樵山下有一户以磨制豆腐为生的姓李的乡民到三水县西南来谋求发展。夫妇俩在北江河畔西南码头租了间小屋,开了一间小店,名叫「合兴」,专营豆腐制品。
  这对姓李的夫妻磨制的豆腐花,嫩滑可口,豆腐块松软而柔韧,味甘而不涩。而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夫妇俩巧手精制的豆腐干,皮呈橙褐色,光泽油润,质地韧而不实,美味如同肉香。是那些贪杯的酒客、素食者的佳肴。虽然当时同行中没有一家的豆腐制品能与之相比,但敦厚老实的夫妇俩却不因此而提高售价。因而,生意越做越旺,招牌也越来越响。久而久之街坊们干脆把「合兴」店子,亲切地称之为「李合兴」。
  不到两年的功夫,夫妻俩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还点有积蓄,日子过得颇为惬意。平时邻里们缺衣缺粮李合兴夫妇总是慷慨接济。
  在一个朔风呼啸的深夜,夫妇俩磨制完豆腐,准备上床睡觉时,突然门外吠声四起,接着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夫妇俩连忙起床,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管家模样的老人手拿着灯笼正瑟瑟发抖,神色惊慌地站在门口。他们一问原因,方知道原来他家的主人从肇庆乘船去省城,途中夜泊江边,哪料夫人突然临产……李合兴一听,便顾不得寒风袭人,连忙和妻子一道带着老管家去找接生婆。
  天放亮了,那位难产的夫人终于顺利地产下一男婴。李合兴的妻子见状便放心地走回去与丈夫一道开早市了。
  早市开后不久,只见老管家带着一个年青人来向李合兴夫妇道谢。原来管家的主人是肇庆知府,那位产妇是知府的夫人。接着老管家又说知府要往省城公干,需要把店里的全部豆腐干买去作为手信。
  管家临走时放下一包说是货款便急匆匆地走了。晌午,夫妇俩翻银箱结算早上的营业额。当李合兴打开那包银俩时,大吃一惊,足足一百两银呵!他们心想,自己全副身家,顶多值三十两银,这么多的钱,怎能收下?于是李合兴便连忙抓起那包银子飞快地跑去江边,可那艘船己开了很久了。
  回来后,夫妇俩即把那包钱送去街正,并如此这般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街正素仰李合兴夫妇的为人,他笑呵呵地说,这是知府大人的心意,便叫他们把银两拿回去。
  后来他们便将知府赠的银两来把小店扩大,使生意比过去更旺火了,牌子也比过去更响,连城外许多美食家也慕名而至。价廉物美的豆腐干远远满足不了顾客的要求。基于此,夫妇俩又商议一番,顾客们既然最喜欢的是豆腐干,倒不如以后专精心制作豆腐干,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吧。
  从此以后,豆腐干便成为色、香、味俱美,老少咸宜并名扬四海的佳品。而到了李合兴的儿孙那一代,西南豆腐干己蜚声省港澳,成为送礼的时尚。可惜到了抗战时期,李合兴后代为避战乱,没法再经营豆腐干,从此久负盛名的「西南豆腐干」在世上消失,其制作工艺也随之失传。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海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