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菜篮子工程”提前显示出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2679
颗粒名称: 上海市“菜篮子工程”提前显示出效益
其他题名: 九十年代开始,“菜篮子工程”向“生产现代化、销售超级化、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台阶迈进
分类号: F3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海的“菜篮子工程”是一个大规模的实施项目,投资近6亿元,旨在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这个工程通过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改革产销管理体制和建立“软件”管理系统等方式,实现了副食品供应的稳定和改善。两年的实施后,该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包括产量超过规定指标、市场价格平稳、市民受益等。此外,该工程还向现代化、超级化、一体化的新台阶迈进,继续提高经济效益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产销结合 规划 工程

内容

据新华社报道:两年前在全国第一个大规模实施、实际投资近6亿元的上海“菜篮子工程”,已经开始造福于上海1200万市民。
  往年,家庭主妇们每每在清晨四五点“叮零零”闹钟声后急匆匆赶赴菜场;现在,即使太阳升高,也能拎着菜篮,挑选到全家大小中意的丰富的“小菜”。
  往年,上海菜市一年三淡淡季时绿菜少见;眼下正值“冬淡”,家家户户餐桌上依然不乏菠菜、花菜、甜菜、青椒、豆苗……。
  往年,一遇风吹雨打,农贸市场菜价就翻着跟斗涨,让人望而生畏。
  今年,二月绵绵阴雨连下20多天,菜市行情还是平平稳稳。
  过去的一年,上海市猪、禽、蛋、菜、鱼5大副食品产量,分别以超额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六十不等的幅度,突破了“菜篮子工程”规定3年必须达到的指标,比计划提早一年。
  大上海的“小菜篮”上挂着一本沉重的帐,每个当家的市委书记、市长都掂得出它的份量:“菜篮子”抓不好,几百万工人上班议论一刻钟,就是1000万元产值啊!
  1987年夏天,上海遭受百年未遇的台风暴雨,副食品供应异常紧张。当时任市长的江泽民同志一连几天踏访郊县,深入调查,决心改革上海猪禽蛋几十年小规模生产、经营的传统,开始系统构思扬上海科技、加工、管理优势,将“菜篮子”产供销搞一条龙工程化计划,并立即着手筹建上海市副食品发展基金。
  第二年春,新市长朱镕基顺着这个思路,精心组织设计了一整套建立副食品生产基地、改革产销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这项“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7亿元建起一批稳定的肉蛋奶和水产品基地及其服务体系。
  两年的决策和建设,显示出上海这个大城市副食品供应体制改革的一个跨跃。稳定的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扩建、新建了510个大中型现代化猪禽饲养场,巩固了15.6万亩鱼塘,奶牛饲养量从4万头扩大到6.8万头,16万亩菜地有百分之十已建成蔚为壮观、能全天候生产的管棚群,百分之八十以上菜田配备固定,半固定喷灌系统。每年可提供肉猪350万头、家禽7600万只、鲜蛋1.5亿公斤、蔬菜106万吨、淡水鱼10万吨,鲜奶日上市量已达170万瓶。
  “软件”管理系统也初步建成:以农为主调整了产销体系:“县长抓菜园子,区长抓菜摊子”的新制度,一改过去抓“菜篮子”偏重抓生产、批发,忽视零售的弊病,将管理系统延伸、深化到全市218家菜场,环环扣紧,有效地保证了市民受益这个“工程终端”。
  九十年代开始,上海“菜篮子工程”围绕提高经济效益,依托科技和市场优势,又向朱镕基市长提出的生产现代化、销售超级化、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台阶迈进。良种、饲料、防疫、储运和深加工5大配套保障体系已着手建设。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周集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