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专山不放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2326
颗粒名称: 咬定专山不放松
其他题名: 陶艺家庞文忠的艺术追求
分类号: K82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庞文忠是一位中年陶艺家,以坚韧不拔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赞赏。他的作品别具一格,突显出石湾传统陶艺的精髓。
关键词: 佛山市 庞文忠 陶艺家

内容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在群星灿烂的石湾陶艺家中,中年陶艺家庞文忠可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他以坚韧不拔的艺术追求,胼手胝足的辛勤耕耘,开辟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的别具特色的陶塑人物作品,正越来越引起陶艺鉴赏家的瞩目,他的形神兼备、粗犷威猛的艺术风格,正逐渐为人们所认同。不久以前,在香港出版的《石湾古今陶艺》一书中,登载了他的陶塑作品《警觉》。参与举办石湾陶塑香港展的一位先生对这件作品激赏有加,立即要求认购此件作品及其构想手稿。
  香港著名石湾陶塑收藏家胡锦超先生向香港博物馆捐赠石湾新旧陶器238件,而独留庞文忠创作的《捏葫芦老人》一件,可见胡先生对其作品的宠爱之深。
  前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石湾陶塑史家于逢在参观了石湾美术陶瓷厂后,给庞来信说:“有幸见到你的近作,这比广州陈家祠(即省博物馆)那一件‘醉芦仙’又前进了一大步,且显出了你的风格。”
  具有风格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因此,“未来仅仅属于拥有风格的人。”(雨果)“风格建立在认识的最深刻的基础上。”(歌德)在多年的陶艺生涯中,由于自己的努力塑造,刻意追求,庞文忠已形成了形神兼备、粗犷威猛的艺术风格,而风格的形成,也正是建立在他对石湾传统陶艺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
  石湾陶塑艺术是一个丰繁富丽的艺术宝库,前辈陶艺家为这门古老的艺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创作经验和精粹作品,使后一代能沿着他们筑好的台阶,一步步去攀登陶塑艺术的峰巅。
  庞文忠笃信“先师古人,后师造化”的创作经验,他在恒河沙数般的先人作品中睁大眼睛“淘金”,不放过每一粒毫不显眼的“金沙”。他从明代的“牙白釉坐观音”与清代的“坐像观音”中,领悟到如何同在一题材中塑造出不同人物神采的禅机。从陶塑名家刘佐朝的“拍蚊公”、“读书公”与潘玉书的“刘海戏金蟾”、“踏雪寻梅”等作品中,学到了大师们塑造人物的绝招。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习并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为了创新,庞文忠给自己定下的创作信条是“师古人,求进取”。在创作题材上,庞文忠更侧重于传统。他的作品有飘逸祥和的神仙,凶恶怪诞的罗汉,粗豪威猛的武将,优闲雅适的文人……而在技法上,却有自己独辟蹊径的新招。如在《渔人得利》中,他用“捏塑”,使饱经风霜的老渔翁显得骨胳峥嵘,肤色粗犷,在《拐李东渡》中,人物那篷卷曲浓密的胡须,迎风抖动,他那清奇瘦削的面额清晰生动,这些,都得益于“捏塑”的功力。“刀塑”的特点是线条流畅,刻划细腻。他在塑造《醉芦仙》便用此法,把一个面露笑意,颔首微睡,似醉非醉的罗汉塑造得维妙维肖,形神逼真。有时,他还尝试几种技法的混用。如在塑造《鲁智深》时,他混用了“刀塑”和“捏塑”,把其豹眼圆睁、狮口怒喝的面部表情刻划得细致入微。而在衣折处理上,则采用“速塑”手法,展现了人物刚健、粗鲁的个性。
  1987年,他作为“石湾陶塑名家作品展”赴港团成员,多次被邀在现场进行陶塑表演,他的精湛技艺受到当地舆论界和现场观众的热烈赞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愿庞文忠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这种韧性追求精神。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树芝
责任者
庞文忠
相关人物
胡锦超
相关人物
齐白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