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酸辣要全家动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2304
颗粒名称: 一档酸辣要全家动员
分类号: F7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辣档是售卖酸姜、荞头等小杂食的摊档,制作过程繁复琐碎,劳动强度大,因此愿意经营的人不多。每天光顾的食客不少,售价在七十年代以前只卖三至五分钱,现在则贵得多。成本最大的是进货的菜钱,其他还有各种调料和小竹签等。酸辣档在小食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佛山市 小食行业 酸辣档

内容

酸辣档,就是摆卖酸姜、荞头之类的小杂食摊档。很多人以为这样小小的买卖获利肯定较少,所以愿意经营的人不多。不错,以城区来说,摆卖酸辣的档口,确不多见。表面看来,经营这样的「口立搭」(小杂食)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实上并非如此。据了解,要搞一档酸辣,要动员一家(三至四人)的劳动力,分工合作,经过好几道繁复琐碎的工序,才能炮制成上市的产品。首先,按照产品的类别来采购原材料,有生子姜、蒜头、荞头、沙葛、萝卜,芥菜、木瓜等等。从市场买回来以后,在家里作工场,全家动手操作,漂洗、去皮、除杂(去掉多余无用的部分),然后分类切成各样大小不同的件块。之后,分别放装入有调好了酸甜味的白醋的缸或埕进行酏制。经过一段时间,醃制好了。分别装入各个高身玻璃瓶搬上排架,用特制的四小轮货车,运送到摆卖地点,开档营业。
  这样的酸辣档,从进货到出售,劳动强度大,无怪没有多少人爱干的。
  至于营业状况如何获利多少?这是他们「保密的事,但所谓「物罕为奇」,每天光顾的「食客」自然不少售价嘛,七十年代以前,一块酸姜或是一条「供」鼻辣菜,涂上少许芥酱,只卖三至五分钱。现在当然贵多了,人们「闲闲地」一次就吃它五。六角钱。至于成本,最大笔的是进货的菜钱,另外。还有糖精、白醋、白糖、芥酱、辣椒酱、小竹签等等。
  总而言之,酸辣档在小食行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哲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