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农民生活的色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1897
颗粒名称: 三水农民生活的色彩
分类号: TS9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水农民在改革开放十年的背景下,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们甩掉了贫困,开始拥抱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不再忍受饥寒交迫,而是追求时尚和舒适。农村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变化,轻型自行车和摩托车进入了农民的生活。同时,农民们也在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追求舒适的家居生活。
关键词: 佛山市 三水农民 衣着变迁

内容

改革开放,仅仅是十个春秋,生活的画面出现了划时代的转折。三水的农民甩掉贫困,拥抱了生活的七彩。且看——
  衣着的变迁
  从唐装到国防装翻过了重重荒山,从国防装到西装涉过了一条绵长的河。
  三水农民兄弟没有忘怀这个历史的印证:用化肥袋裁剪成一件雨具;城里人一件棉衣,招来了村妇羡慕的目光;几岁的村童还全身赤条......昔日的贫困不堪回首。
  随着改革开放之风的旋起,农民们抖落了贫困的酸气,穿着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村姑为求潇洒,以价高的羊毛、衫作外套,随处可见;小伙子为追新潮,穿一身水磨牛仔裤,不乏其人;大嫂子为不甘其后,脚瞪时髦皮鞋,并非少数。
  有一回在县城,有位上了年纪的农民向我打听侨中的去向。从他那一身颇具派头的西装,我还以为他是城里人。细问之下,方知他是乡下的农民。
  “你这身打扮,差些儿可以领导新潮流了,”我开玩笑地说。
  “进城穿好些,生怕人家看不起。其实这身衣服不过百把块钱,有啥了不起?还不足我种十来个冬瓜哩!”农民不以为然:“穿得象城里人那么光鲜,我的荷包没问题,只是因下地干活不方便罢了。”
  是的,富裕了的三水农民,不在乎衣着的开支。过去被某些人嘲笑为“卜佬”的农民,今天不是以光鲜的形象,退去了“卜佬”的颜色么?
  吃的变异
  从番薯、芋头充饥到咸鱼头菜,从咸鱼头菜到活鱼瘦肉走过了多少曲折。
  农民兄弟也没有忘记,一顿肥猪肉煲菜干汤,是春节筵席的最佳菜肴,油盐花饭了结一餐并非怪诞......哎,这一切皆因贫困!
  可是,在今天.三水的农村集镇,我看到了不少“主男”,主妇提着菜篮子买餸菜。
  “肥肉,太腻了,没兴趣,来斤瘦肉排骨。”
  “这餐菜式得换换口味。来条鲩鱼,还得油炸炮制。"
  不少老汉上茶楼“叹”够后,少不了顺便买些餸菜回家。有的人向我倾吐苦衷:“家里人总嫌菜式单调,现在当个家庭厨师真难啊!”
  有一次,我在一位业余农民作者家里作客,他的儿子面对一席半盛的菜肴,吵着偏要父亲挑鱼眼吃。为父的不禁摇头叹息:“哎,日后不知拿什么餸菜侍候这‘小皇帝’?”
  住的变化
  从泥屋到普通平房,从平房到楼房历尽了多少坎坷。
  农民兄弟也没有忘记:泥砖坯拼成的房屋,潮湿可怕;低矮的平房阴暗,挤迫、杂乱无章。唉,有啥法,只能叹息生活所迫。
  当勤劳致富光荣的政策在乡间实施,农民们有了钱,向舒适的家居追求理所当然。
  我有幸沿着三水境内的主要干线跑过,发现道旁的不少新村庄,从旧体村庄分割出来。芦苞镇的渔民新村,那房子的结构款式各异,整条村子给人一种舒适感。
  有位乡下农民,建了座四层水泥结构的楼房,门户装饰十分讲究。我赞叹他的楼房建造得漂亮,在村子也算最靓的了,他却坦然地说:“过几年后,我这栋房子就落后哩。’
  行的变动
  从“十一号”车到自行车。从自行车到摩托车走过了多少泥泞。
  农民兄弟也没有忘记:挑粮、卖猪都全凭一双肩膀。唉,谁都不想过份消耗自己的体力,但生活的经济基础制约着,又如何呢?
  在改革开放的春雨的催发下,新潮轻型的自行车走进了千家万户,摩托车走进了农家。
  在三水的不少农村,农民出入不少都用手扶拖拉机,这“铁牛”的作用可大啊,交公粮卖定购粮,拉肥料、卖农副产品、买饲料等,样样都离不开它。
  农民衣,食、住、行的变化,构成了一幅当代农村的七彩图.今后的生活彩笔,一定能够给这图画描上美丽的重彩。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骆伟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