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送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1433
颗粒名称: 闲话“送穷”
分类号: K89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的“送穷”风俗及其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中国人民对于贫穷的态度和追求发展的决心。
关键词: 风俗 历史文化 发展

内容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这是唐代诗人姚合《晦日送穷三首》中的一首,生动地描绘了唐代「送穷」的风俗。
  传说中的穷神,是高阳氏(颛顼)之子,此公天生一副贱骨头,专门穿破衣,喝稀饭,即使做了新衣服给他,也先用火烧破才穿;他还憎人富裕喜人穷,和那家结上了缘,那家就休想有发达之日。为此,每年晦日(正月的廿九),传说中穷神忌日,古人就举行各种仪式欢送,祈求新的一年不再和他打交道。《图经》中记载,「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入水中,谓之送穷。」《唐四时宝鉴》里说道,正月晦日,「作糜(稀粥),弃破衣是日祝于巷,日除贫也。」大文学家韩愈还作了《送穷文》:「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與粮」,为穷神送行。
  新春「送穷」,反映了古人话别旧岁的贫穷和苦难,迎来幸福美满好日子的美好愿望。但是,在生产力极端落后和存在着封建剥削的时代,这种美好愿望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不过是镜中之花水底之月而已,年年「送穷」,穷神始终赖着不走。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才有条件着手消灭贫穷。四十年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进行不懈的探索,不停顿地进行「送穷」活动,其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是,我们毕竟在全世界人口最多、底子最簿的国家里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现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多项指标接近或者超过中等收入国家。和「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的旧中国比,该是多么惊人的变化啊!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穷」又是个客观现实,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收入仍然排在世界的一百位以后,彻底「送穷」还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这里,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不可取的,它不但无补于「送穷」,而且会拉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逃避现实,嫌贫爱富,跑到外国乞讨洋人的残羹冷饭,是没有民族骨气的表现。我们既要承认「穷」,又不甘心于「穷」,穷不夺志,穷且益坚,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那么,我们 一定能够在不太遥远的将来,将缠扰了几千年的穷神,从神州大地上干净彻底地送走。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阡陌
责任者
姚合
相关人物
韩愈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