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艺术——民族文化之一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1050
颗粒名称: 糖化艺术——民族文化之一绝
分类号: G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糖画是一种四川独有的民间工艺食品,距今约有四百多年历史。在蓉城,糖画艺人设摊制作并出售这种工艺食品,价格一律五角。糖画艺术现在不仅誉满中华,而且已香飘海外,在国际艺坛引起强烈反响。糖画艺术还要出新,不断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为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关键词: 佛山报 糖化艺术 民族文化

内容

四川糖画展览馆是羊城中华博览盛会的一个“热点”。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春日,我们慕名而至,只见宏伟壮观,别具风采的糖龙和晶莹剔透。活色生香的糖画作品跟前,围涌着如痴如醉的游人。
  “这真的是用糖做的吗?”“糖画是啥玩艺儿,怎么以前没听说过……”有部份游人在观赏之余生出几分惊讶和疑惑。就长年生活在南粤的朋友来说,对糖画这一地方风味小吃相民间艺术有种陌生感并不奇怪。为让读者对糖化艺术有更多的了解,我们拜访了成都市东城区文化局副局长、东城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主席万烈方同志。
  年届四十、一表斯文且操浓重四川口音的老万向我们热情地介绍说,糖画虽名不见经传,但却是一项距今约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为四川独有的民间工艺食品,古时被用作祀品,后来它吸收了中国皮影、民间剪纸等姐妹艺木的造型手法与雕刻技艺,逐渐演变发展成今日的糖画艺术。
  在蓉城,民间糖画艺人在街头巷尾设摊制作摆卖,他们将炼制过的白糖溶化,手执勺子,面对大理砧石,灵巧地运腕,制绘出各种图案,待糖画凝固后,用一根竹签粘合支撑,掌在手上既可观赏又可食用,溶物质与精神享受于一体,“观之若画,食之有味。”据老万介绍说,在当地,出售这种工艺食品的方式也颇为有娶,制作作者在摊前设一个转盘,上面绘上各种飞禽走兽、花草虫鱼,顾客不得挑拣,而山卖者旋动盘子,转到哪样图案就给拿哪样糖画,价格一律五角。这次参加博览会,主办者在展馆前也特意设了一个档摊,由一位年轻的艺人在现场操作表演,同时售卖制成品。
  谈到糖画艺术的过去,老万显出惋惜和无奈的神情。他说,解放前,糖画艺术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糖画艺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不被人看起。只是到了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近几年,糖画艺术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注意。为了发展糖画艺术,使之传给后代,1986年12月,在成都市东城区文化局的领导和参与下成立了第一个糖画艺人的组织——东城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成都市副市长刘家忠任名誉主席。从此,糖画艺人们结束了“散兵游勇”、没有组织的局面。
  这次我们看到的一条长17米,用3吨多食用白糖炼制而成的糖龙,便是糖化艺术创新、发展的代表作。这件形神毕现的巨制,是“艺术的精华,智慧的结晶”,从去年春节在第二十届“成都灯会”上首次露面,到去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荷花节上出现,至同年12月23日起在羊城,中华博览会上展出,已是一年三次与人们见面。这表明糖化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标志着糖化艺术真正从地摊登上了大雅之堂。 说到这里,老万跟我们讲起了这次参加博览会遇到的一些趣事。有一位游客看了糖龙后,不相信是糖做的,怀疑是塑料制品,非要弄个明白不可。于是他花了五块钱买了一块粘贴在龙身的鳞片,放进嘴里尝了一尝,真是块小糖片,终于释疑叹服了。
  在元旦前的一个湿冷之夜,时针已指向十点,到了熄灯闭馆的时间。这时有三位从汕头出差来穗的小伙子到办公室来找工作人员,说他们第二天就要离开广州,渴望一睹糖龙的风采,还说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他们是会终生遗憾的。善解人意的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破例为他们重新亮灯开馆.满足了年轻人的要求,使之尽兴而归。老万接着告诉我们,糖画艺术现在不仅誉满中华,而且已香飘海外。在国际艺坛引起强烈反响。
  展望糖画艺术的未来,老臣万乐观而满怀希望地对我们说,糖化艺术还要出新,不断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糖画艺协准备于今年春节期间在成都办一个大型的由龙、凤、马等动物当主角的迎春糖画展览。末了,老万自信地表示:“我们要使糖化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为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严国山
责任者
王尚晓
责任者
万烈方
相关人物
刘家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