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闪光的轨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0625
颗粒名称: 三十年闪光的轨迹
其他题名: 纪念周总理提议我市为“卫生红旗城市”
分类号: F127.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荣获“全国卫生红旗城市”称号30周年,回顾过去30年,佛山由一个破旧的城市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整洁卫生的新兴城市,赢得了各方赞誉。解放前佛山城区臭污水横溢,垃圾遍地,传染病流行,人民流离失所。解放后佛山市委、市人民政府重视市容环境卫生建设,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获得“全国卫生红旗城市”称号。近年来,佛山继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建设和改造,保持了卫生先进城市的称号,成为我国第一个“无鼠害城”。
关键词: 佛山市 城市发展 经济发展

内容

今年3月,是佛山荣获“全国卫生红旗城市”光荣称号30周年的日子。回顾过去的30个春秋岁月,佛山已经由一个百孔疮痍的古城,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整洁卫生的新兴城市,以她秀丽的容貌向世人敞开了大门,赢来了各方的赞誉。
  解放前,佛山城区臭沟污水横溢,垃圾瓦砾遍地,花草树木凋零,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据史记载,1912年到1946年的34年间,佛山城区曾发生过霍乱、鼠疫、疟疾、羌虫病等六大传染病的大流行,加上“三座大山”的剥削压迫,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使这座清代乾隆年间有10万户、近40万人口的古城,到建国初期只剩下8万多人,真是“万户萧疏鬼唱歌”。
  解放后,佛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市容环境卫生的建设。1958年,遵照毛泽东主席“动员起来,讲究卫生”的号召,确定把佛山建设成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轻工业之城,文化艺术之城,整洁美丽之城。全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市90%以上的住户成了“卫生之家”,100多条街道成为“卫生模范街”。臭沟河涌变花街,破墙废墟变花园,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市卫生优美整洁。1960年3月17日,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25个省、自治区和50多个大中城市参加的全国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现场会在佛山召开,会上授予我市“全国卫生红旗城市”的光荣称号。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下,市、区两级人民政府把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区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议事日程上。近几年共投资1200多万元,使400条街道披上新装(进行净化、绿化、美化),20多万平方米的马路焕然一新(进行修建、扩建、新建),200万米下水道连成网络,60多条水浸街得到整治,全城基本实现道路硬底化,下水道管网络化,“三防”设施规范化。数千个花基、花坊、花窗、花棚、花架、街心绿岛和小公园,数百个园林化机关、工厂星罗棋布,葱笼翠滴。今日的佛山城区,一座座新的建筑群屹,立在新街的两旁,马路平滑光洁,绿树婆娑多姿,草坪青青……
  1987年,省组织18个城市参加的卫生检查评比,佛山市城区得分仍居首位,继续保持卫生先进城市的光荣称号。去年,经有关专家验收鉴定,我市尤以较高水准达到国家规定的无鼠害城市标准,成为我国南方第一个“无鼠害城”。不久前,在全省卫生检查评比中,市城区又名列甲组城市第一名。人们在赞美佛山美的同时,更赞美佛山人的毅力和勇气,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的环境,美的生活。最近,他们响应市、区人民政府的号召,在实现市中心四平方公里基本无蚊蝇区的运动中,达到了省对灭蚊先进单位的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决心让这面周总理生前亲自树起来的“卫生红旗”再展新姿。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何金盛
责任者
毛泽东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