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堂见闻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0147
颗粒名称: 天主教堂见闻录
分类号: B97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广州石室天主教堂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修女的生活和信仰情况。石室教堂是一座哥德式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每天早上都有虔诚的天主教徒到教堂来祷告,而修女们则在女修院内学习和修行。修女们的生活很有规律,同时也能够与外界接触,保持自由。石室教堂已经向群众开放,并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教徒和非教徒前来参观。
关键词: 佛山市 天主教堂 老城区

内容

在广州市老城中心区的一德路有一座一百年前的「哥德式」艺术风格的宏伟建筑,因墙壁柱子全用花岗石砌造,故有「石室」之称。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广州石室天主教堂,又名「石室圣心堂」,有人形容它是「中国的巴黎圣母院」。
  每天早上都有虔诚的天主教徒到教堂来祷告。每逢周日早上八时,塔楼上的五个大钟一敲响,庄严、和谐、悦耳的教堂钟声远近可闻。
  老教徒陈阿婆是石室多年的看门人,她指着一位刚做完祷告的年青女教徒向笔者介绍说。她十分虔诚,每天早上从郊区远道到此,有时还「打的」来祈祷哩。原来她与丈夫近年在南海小塘经营手工业,每月收入数千元,自称不愁吃用,今年七月入了天主教,立愿每天要到教堂来祈祷。问她祈祷为何?这位少妇称:一为平安静心,二为积财行善。
  一进入石室教堂内,矮围墙上写着「中国天主教广州教区女修院」,院内一片宁静。穿着便衣的修女正在上课,据说她们只有在参与宗教生活时才穿上修女服。
  七十八岁的老修女陈院长向笔者介绍说,女修院是一九八七年开始恢复,现在有老修女十人在教会服务和供养,平均年龄七十岁。新修女十四人,年龄最小十九岁。她们多来自广东等地农村,生活费用一切由教会供给,修道院学制三年,课程有圣经、英语、时事、拉丁文、作文、绣花、医学、历史、车缝等。
  修道院生活作息很有规律,每天早晨五时晨修课,然后祈祷、早餐、清洁、上课,晚上九时就寝。平时也去郊外旅游,逛商场,也看电视,但多是看新闻。
  「这些年青女子,经常与外界接触,能否保住圣召?」陈老院长并不介意,「修女认识到抱志为教会事业献身,同时也要使他们感到是个自由的人。」她抽象地回答。旁边一位二十三岁姓黄的修女,长得圆脸大眼,性格开朗,心直口快地插话说,她自己选择这条路是经过思想斗争的,并毫不隐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外面女郎打扮,有时也会心动,但志向坚定也就不会动摇。」她还说,世人以为修女是为解决饭碗而来,其实不然,她说自己的家庭经济过得很富裕。
  「文革」期间,石室几番遭受毁坏,做过仓库、商场,石室广场外一度成了垃圾堆转运站。直至一九七九年恢复宗教活动,教堂之门才得以重开。神父、修女先后回城返回教堂。八十六岁的主教叶荫玄是当今广东省政协常委。过去曾披上一层神秘面纱的石室,今日已向群众开放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自各方教徒以及青年、学生、群众到此参观。每年圣诞之夜,围聚在石室广场的非教徒也有逾千人,他们为了瞻望这座古建筑,好奇地欣赏着子时弥撒传来净化心灵的诗歌声……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钟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