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 蓬勃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9877
颗粒名称: 日新月异 蓬勃发展
其他题名: 佛山市教育事业40年发展概貌
分类号: C91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解放以前我市教育事业的落后状况和建国40年来的快速发展。文章详细描述了学校规模的扩大、设施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文章还提及了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努力,并强调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成绩。
关键词: 社会犯罪 问题 佛山市

内容

解放以前,我市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学校的规模很小,设施很简陋,没有大专院校,成人教育寥寥无几,整个社会文盲充斥,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十分低下。
  建国4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更为迅速。以市区(含石湾区)为例,解放初的1950年只有3间幼儿园,入园儿童仅238人;小学有91间,学生11039人;中学有6间,学生1463人。到1989年,幼儿园发展到115间,入园儿童15859人,入园儿童是1950年的66倍;小学有64间,在校学生28747人,在校学生是1950年的2.6倍;中学发展到19间,在校学生20524人,在校学生是1950年的14倍。此外,大中专教育从无到有,目前市区的大专院校已发展到8间,在校学生6369人;中专(含中技)学校有17间,在校学生6886人。1980年,市区实现普及小学教育,同时完成了扫盲任务,到1987年又普及了初中教育,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达到80%以上。市区的教育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由于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并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华侨港澳同胞的办学积极性,我市的教育经费以平均每年30%左右的幅度递增,1988年达2.4亿元,与1983年的0.56亿元相比,翻了两番多。全市人平教育费达90元,远远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由于教育经费的大幅度增加,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个校舍建设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1984至1988年,全市新建校舍24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中学106所,重建74所;新建小学16所,重建286所。新建重建的中小学占学校总数的40%以上。198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无两有”(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继1983年普及了小学教育后,全市又于1988年实现了普及初中教育,成为全省第一批普及初中教育的地级市。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市还大力抓了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市有中专、中技学校34所,在校学生达13759人;职业中学发展到35所,不少普通中学还开设了职业班,在校学生达19000人,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比例已达到5∶5。中等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中等技术人才。
  近十年来,成人教育也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远远超过了过去的30年。据统计,十年来我市成人教育已培养出大中专毕业生10 414人,培训干部28850人,职工文化补课81722人,还对40多万职工进行了岗位技术培训。
  为了发展我市的高等教育,近年来我市自筹资金先后办起了职工大学和佛山大学等院校,同时对各电视大学进行了巩固、充实和提高,使我市的高等教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共有高等院校12所,在校学生达8000多人。
  我市的各级领导还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训师资。从1984至1988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300万元,培养和培训了12850名中小学教师,使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984年,全市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仅为29%,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26%,到1988年分别提高到73%和56%。
  在各类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市各级学校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得到加强,德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去年我市高考上大专分数线的达2542人,占考生人数的43.6%;今年我市上省线人数又比去年增加106人,创历史最好水平。此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也取得好成绩,全市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占87.4%,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汉和
责任者
黄汉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