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中全面发展大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9754
颗粒名称: 在改革开放中全面发展大农业
其他题名: 中共佛山市委 佛山市人民政府
分类号: F327.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市在改革开放期间,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发展农村经济,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层次发展经济。在治理整顿的方针下,全市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发展,农业经济稳步上升,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农民收入增加。预计今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162.66亿元,比去年增长13%,农业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水稻大丰收,单产超历史,糖蔗生产扭转了多年下降的被动局面,塘鱼生产连续第十一年增产增收,禽畜生产稳步发展,以造林种果为主的开发性生产初见成效。农业发展还向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现代化生产迈出了一大步,形成了农业经济的新格局。
关键词: 佛山市 农村经济 集体经济

内容

一、形势和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委和市政府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体,镇、区(管理区)、村、体、户五个经济层次齐发展。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农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发展。去年党中央提出治理整顿的方针后,我们坚决贯彻,狠抓落实,进一步摆正农业的位置,努力使农业升温,全市出现了全党重视农业,各行各业支持农业,全面振兴农业的新局面,创造了今年农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稳步上升,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农民收入增加的好形势。预计(均系市农业部门预计数,下同)今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162.66亿元,比去年增长13%,比1978年增长14.7倍。其中纯农业收入28.43亿元,比去年增长8.3%,'比1978长4.9倍;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11.93亿元,比去年增长3.5%。农民人均收入1416元,比去年增加80元,增长6%,比1978年增长5.2倍。农业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水稻大丰收,单产超历史。今年全市插植面积比去年增加7500亩。预计全年平均亩产为754公斤,比去年增41公斤,比1978年增223公斤,比历史最高的1987年高10公斤:总产量可达79.3万吨,比去年增4.6万吨,增幅6.2%,比1978年增9.15万吨,增幅13%。其中我市粮食主产区之一的三水县创造了单产、总产超历史的新纪录。
  (二)糖蔗生产扭转了多年下降的被动局面,面积和总产比去年有所增加。全市实种面积达17.9万亩,比去年扩大8700亩。总产量预计可达92.9万吨,比去年增2.9万吨,增幅3.2%,但比1978年则下降了25.8%。
  (三)农业的第二主产塘鱼连续第十一年增产增收。全市现有养殖面积48.1万亩,预计今年亩产479公斤,比去年增22.5公斤,比1978年增280公斤;总产量23.05万吨,比去年增长5%,比1978年增长2倍;现行价总产值达7.5亿元,比去年增长7.7%,比1978增长12.2倍。
  (四)禽畜生产稳步发展。预计今年生猪饲养量为202万头,比去年增长0.7%,比1978年增长7.6%;三鸟总饲养量为4549万只,比去年增长3.9%,比1978年增长2.3倍。
  (五)以造林种果为主的开发性生产初见成效。我市1988年已基本消灭荒山,今年全市补植、改造疏残林,义务植树都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计划。山地种果在近几年大规模开发和种植的基础上,今年又有新发展,新种果树面积4.8万亩,总面积达25.5万亩,比1978年增加21.6万亩,增长5.5倍。其中挂果面积10.5万亩,预计各类水果总产量为9.47万吨,比去年增长12.6%,比1978年增长3.4倍,成为我市水果最大丰收之年。
  经过十一年的改革开放,我市农业生产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向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现代化生产迈出了一大步,形成了农业经济的新格局:建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强大农村经济,1988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2.83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9%;农业的生产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在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全面发展大农业;农副产品正在沿着优质、高值、多样化的方向改革品种,优化产品结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推动了商品生产大发展,去年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达76%;建设了一批系列生产、综合经营及与“菜篮子”工程相结合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建立了创汇农业的框架,1988年全市农副产品外贸收购总值4.85亿元,占农业现行价总产值的16.7%,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
  二、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明确方向。发展农业,首先要摆正位置,加强领导。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个问题是有过曲折和反复的。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市委、市政府都及时召开了会议,对各级干部进行以农业为基础的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认识农业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兴衰和社会安定,一旦粮食出了乱子,就会动摇整个经济,改革成果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从而在各级干部中逐步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在统一认识基础上,明确规定市、县、镇必须有党政领导干部分管农业,镇级至少要有三分之一以上干部力量搞农业,做到关键时刻第一把手亲自抓,经常性工作主管农业领导专职抓,农口部门全力抓。
  为了保证农村基层组织的落实,今年我们还结合贯彻省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开展了“两改三建设”的工作。在理顺农村体制,将原村委会改为管理区办事处,原村民小组改为村委会的基础上,认真抓了班子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通过“两改三建设”,比较系统地解决了近年来农村基层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调整、充实和加强了基层的领导班子。同时还对管理区一级干部,完善了报酬制度和全面实行了退休保险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干部的后顾之忧。
  在农业发展方向上,根据我市毗邻港澳和大城市,地理、自然条件优越,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有经营种养业的传统和经验。以及人多耕地少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发展优质、高值产品;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面发展渔、畜、禽、果、菜各业;在抓好常规农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步伐。
  (二)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业投入。我们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把原来的集体经济基本保留下来,并以此为基础,把农村五成多的富余劳动力逐步转移到发展集体乡镇企业上来,使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到今年止,全市集体乡镇企业(镇、管理区、村三级)已发展到8781家,预计全年总收入可达123.9亿元,对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长25.2倍。通过发展集体乡镇企业,把所得利润,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于以工补农,全市每年以工补农的资金都在七、八千万元左右。这些资金,一方面用于补贴粮食生产关键性措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近几年来,我们投入农田水利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3亿多元(包括各级地方政府投入),完成农田水利土石方6000多万方,改造低产田41万亩,整治鱼塘18.5万亩,增强了抗御灾害能力,改善了生产条件。另方面则用于粮、蔗任务差价补贴,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和粮、蔗任务的完成。
  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于今年初作出了依靠以工补农为主的增加农业投入、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制度的若干规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各级增加农业的投入。今年市、县、镇、区、村五级投入农业资金总额达26513万元,比去年增加了4167万元,其中属于镇、区、村三级集体经济投入17303万元(包括部分贷款投入)。
  (三)深化农村改革,适应农业的新发展。农村第一步改革,我们主要抓了“包(联产承包)、放(放开农产品价格)、调(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深刻的变革又引发了更深刻的问题,出现了新的矛盾,在农业上,比较突出的是小生产与大农业的矛盾,家庭承包与推广先进科学技术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农业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根据佛山市的实际情况,在农村改革上突出抓好两个带方向性的问题:
  一是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抓好“五统一”。1986年我们全面开展了设置经联社和经济社的工作,健全了农村合作组织。在理顺组织体制的基础上,抓强化合作经济组织“统”的职能,搞好农业生产的“五统一”服务。去冬今春,我们又结合春耕生产,结合增加农业投入,结合健全农技推广队伍,采取集中时间、集中领导、集中力量抓了“五统一”的落实。现在,全市在禾田地区3694个经济社中,实行统一排灌的3500个社,占94%;统一机耕的2813个社,占76%;统一植保的3599个社,占97.4%;统一品种布局的2640个社,占71.4%;统一关键生产措施的2993个社,占81%,“五统一”基本做到了普及化和制度化。同时我们还根据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抓了大稳定小调整,并且发展了一批规模经营的农户。
  二是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从1984年开始,我们便努力探索、总结、推广这方面经验,把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加强农业领导,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我市农村社会化服务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镇、经联社、经济社三级建立的服务公司、站、协会共1606个,还有服务性联合体1251个,服务性专业户4148户。一批提供系列化服务的基地、公司、协会,正在蓬勃发展,农口各部门亦已逐步形成了水产、禽畜、水果、农技、农机、经营管理等六大服务体系。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服务网络,把小生产与大农业、大市场联系起来。对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行科技兴农。在依靠科学技术上,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规模地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在水稻方面,大面积推广了良种和良法,抓住杂交稻的推广,带动了品种改革、育秧技术改革和施肥方法改革,全市早、晚两造推广杂交稻和其它高产良种面积达到八成五以上,早造尼龙薄膜疏播育壮秧面积占六成五,全面实行了氮磷钾搭配使用和因土配方施肥。同时,还全面推广了中期施肥、后期保水、低群体栽培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运用驱动耙等适用技术。在鱼塘方面,大面积推广了土法免疫、合理混养高产技术和增氧机,到1989年止,推广增氧机2.78万台,保证了塘鱼的稳产高产。其他各项生产,也推广了一大批对增产起重大作用的实用技术。
  二是引进推广优稀品种和先进农业设施,优化了种养品种,提高了农业效益。几年来,我们在开发利用本地名优品种的同时,从国内外引进了一大批优良品种,以代替原来的劣种。例如,畜牧类的泰国瘦肉型纯种猪、狄高鸭、AA鸡、法国番鸭、美国皇鸽等,水产类的加州鲈鱼、淡水白鲳鱼、台湾草虾、芒鲶等,花卉、蔬菜类的巴西铁树、比利时杜鹃、西兰花、西生菜、明珠番茄等,水果类的椪柑、红江橙、优质迟花芒果等,共计有10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大多数已投入批量生产。这样,使我市农林牧渔的品种逐步得到优化,不仅为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发展创汇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建设商品生产基地,把我市农业发展推进一个新阶段。我们对基地建设连续抓了几年,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的农业生产基地共有228个,累计总投资5.52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168个。这些基地的建成投产,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发展创汇农业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1、促进了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通过生产基地引进、试验、推广了一批水产、畜禽、花果、蔬菜的优良种苗,优化了全市的农产品结构。建立了一批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基地,如每年创汇500万美元的顺德桂洲现代化兔毛生产系列,年可加工、急冻、保鲜2万吨果菜的南海里水保鲜工厂,还有顺德县的广顺系列化养猪场、全天候花卉生产线,三水县的大塘肉牛系列示范中心等,都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基地。
  2、为系列化规模生产,深加工增值作出示范。以顺德县北滘镇为例,该镇投资5000万元建了饲料生产基地,现年产全价饲料10万吨、饲料预混添加剂3000吨。同时建了一批种苗孵化场和饲养场,年产鸡苗900万只,饲养肉鸡400万只,现在正兴建与外商合资的食品加工厂,日可宰分割肉鸡1.5万只,还设有烤鳗、鱼类、果菜加工,产品全部出口,预计明春可以投产。一个大规模的、系列化生产的、贸工农一体化的出口商品基地已具雏型。
  3、带动了群体进行专业化生产。石湾区张槎镇以与外贸联营的墟岗畜牧场为基地,饲养猪、鸡及繁育种苗,并向农民提供种苗、饲料、技术服务,农民按规定要求饲养,成品由基地负责收购、销售、出口,带动了一大批养猪养鸡的专业户,全镇猪、鸡大发展,每年养猪超过10万头,养鸡300万只。
  这些基地,体现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系列化、现代化,体现了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一个以基地为龙头,以服务组织为纽带,联结千家万户的出口生产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三、设想与措施
  根据五中全会关于全党全国动员起来,集中力量办好农业的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把今后几年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确定为:
  粮、蔗要上新台阶,农林牧渔要全面发展,造林绿化1992年全面达标。突出抓好粮、蔗,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生产,增加总产。要求水稻亩产超1600斤,总产超历史;甘蔗亩产5.5吨,总产超100万吨。
  在抓好常规性农业的同时,继续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这就是:巩固、提高现有商品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一批新基地,大力推动开发性农业的发展(三、五年内把10万亩矮山坡地和2万亩荒滩荒涂全部开发);不断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优质、高值农业;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的路子。
  通过奋斗几年,努力实现上述目标,把我市的农业推向新水平。首先要在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以至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广泛开展“以农业为基础”的再教育,进一步巩固“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做到四个落实:一是抓领导的落实,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精力真正放到发展农业特别是粮蔗生产上。二是要动员各行各业的力量,向农业提供支援,切切实实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三是要保证资金、技术和物资的投入向农业倾斜,并且把投入投到关键环节上。四是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把发展农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把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好。当前要特别注意宣传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对农民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今后,在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上,我们着重抓好如下六个方面:
  (一)抓投入。农业要上新水平,关键要增加有效投入。要继续贯彻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增加农业投入的决定,认真落实增加投入的九项措施。市、县、镇各级财政安排明年的农业投入要比今年有所增加。完善农业投入制度还包括:农业发展基金制度、地力保护基金制度、以工补农制度和义务工制度。通过各级经济的多层次投入,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切实做好化肥、农药、农膜、农业用电以及农机等农用生产资料的组织和供应,千方百计满足生产需要。管好用好农业投资,把投入重点放到农田基础设施、粮食生产和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上。
  (二)抓基础。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决定》,把农业的基础工作抓上去,立足于抗灾夺丰收。
  一是把培修加固三大堤围(佛山大堤、樵桑联围、中顺大围)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10年任务,5年完成。同时,对万亩以上堤围以及电排调巩,也要按省的要求,从1990年起力争三、五年达标。这些硬任务要列为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做好规划,筹集配套资金,分期实施。
  二是大力开展基塘整治。基塘在我市农田中占的比重较大,由于多年失修,造成基崩塘浅,生产条件恶化。顺德县采用水泥预制板筑塘基,疏涌清淤拍坎相结合,高标准整治,既增加了水体,又扩大了基面。他们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把全县26万亩鱼塘全面加以整治。为此,该县决定连续3年,每年解决垫息贷款2000万元(利息由县、镇各负担40%,区20%),并把从鱼塘上缴款中抽出25%的资金,以及地力保护基金,义务工折款等款项收集起来,解决所需资金。市委、市政府准备推广顺德县的经验和做法,用比较短的时间把全市48万亩鱼塘大部分改造成为高产稳产鱼塘。
  三是加快改造低产田的步伐。我市尚有中低产田(亩产600公斤以下)40万亩,从今年起,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实行治水、增肥、改土,加上其他农业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计划分3年完成。
  (三)抓基地。今后我市在基地建设上,一要巩固、提高现有基地,有计划有重点发展一批新基地。对现有基地要办成真正的农业企业,搞好管理,内涵挖潜,发展加工、贮藏、保鲜等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对规模较大的基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向种养加工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二是要强化基地的服务功能和辐射作用,为农户提供系列化优质服务,带动群体,把分散的小生产纳入商品化大生产的轨道。三是以基地为主要形式,继续大搞开发性生产,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形成规模。用三、五年时间,把可以利用的潜在资源开发利用起来。要求今冬明春完成4—5万亩。
  (四)抓科技。首先要建立和健全一支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每个管理区要配备一名农技员,作为管理区的编外干部,专职负责农业技术的推广,形成一个以镇农技站为中心,由各管理区农技员组成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同时,以镇为单位,继续巩固、健全和发展各项主产的群众性科技协会,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农业生产服务,全面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良种良法。坚定不移地大而积推广杂交稻,并以杂优为龙头,带动和推进水稻品种、育秧技术、施肥技术。改造低产田的四大技术改革。明年全市早造千方百计确保杂优面积六成、尼龙育秧七成以上,以后逐年扩大发展。继续推广使用鱼塘增氧机、鲩鱼土法免疫和甘蔗地膜覆盖栽培、赤眼蜂生物防治以及禽畜免疫防病等一系列农业实用技术成果,推广各项生产的高产技术规程,提高科学种养水平。粮食、塘鱼创高产活动要进一步扩广覆盖面,并把创高产活动向全方位推进。
  (五)抓改革。主要突出抓三方面:1、要全面落实双层经营,当前着重抓好完善提高“五统一”,搞好土地制度建设。对少数原来未实行“五统一”的地方,对粮食、甘蔗的重大措施,在近期内要实行统一管理;对原来已实行“五统一”的地方,要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上地制度的建设,重点是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同时,进一步明确土地所有权,强化土地管理制度。2、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各镇都要以镇为单位,组成高效、协调的服务网络,并向上下延伸,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体系。3、积极探索粮食、甘蔗的双向承向,组织各行各业支援粮蔗生产。
  (六)抓后进。虽然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不平衡,还有10%左右的后进面,要把抓后进促平衡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这些后进地区改变面貌。在抓后进的工作中,一定要把加强组织建设与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提高班子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另方面又要帮助他们发展集体经济。全市争取三几年内,消灭“空壳社”,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平衡发展。

附注

(注:这是副市长陈佳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
三水县
相关地名
顺德县
相关地名
北滘镇
相关地名
石湾区
相关地名
张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