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玲珑一胜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9519
颗粒名称: 小巧玲珑一胜景
其他题名: 游番禺馀荫山房
分类号: TU98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馀荫山房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位于番禺县南村。建筑面积仅1000多平方米,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而著称。水榭设计独特,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给人一种幽深广阔的感觉。深柳堂是园中的主体建筑,装饰艺术与文物珍品丰富。园主人邬彬是一位有学识的官员,他的家族中有三位中举的士子。馀荫山房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值得发扬光大。
关键词: 馀荫山房 广东 名园

内容

馀荫山房,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它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位于番禺县南村。清代咸丰五年兴建。全园建筑面积仅得一千多平方米,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而闻名。虽久仰大名,可是直到而今,我才有机会一睹它的丰姿。
  一进园门,只见绿叶婆娑,碧波荡漾。一座八角亭榭在湖中亭亭玉立。亭门口,横匾上写着“远树舍春晖”的字样。
  据说,这里是园主人邬彬煮酒论文的地方。这玲珑水榭,挺有特色,开一扇窗,就可欣赏园中一景.我是性急的人,马上推开东面第一窗,只见旭日东升,彩霞万里,近处丹桂花送来缕缕清香。开第二窗,又见小姐楼前杨柳飘荡象是为欢迎那远道而来的贵宾在翩翩起舞。接着打开第三窗,但见腊梅花正在盛开着,辛勤地为大自然播放芬芳。紧接着推开第四窗,只见假山奇异,怪石嶙峋,旁栽几株佛肚竹,我想:“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园主人多会享受啊。再开第五窗,但见一座拱桥横卧清波,荷塘上繁花盛放。正道是:风送荷香归院北,月移花影过桥西。又试开第六窗,看见西宾厅前,各种古树盆景,争相辉映。我似乎听到从厢房里传来那悠扬悦耳的琴韵,大概主人正在那里自弹自唱,如醉如痴吧。接着再开第七窗,又见百年果树,硕果累累。树下幽径,兰花飘香。最后打开第八窗,只见“孔雀亭”跨水而设,孔雀在开屏。坐在亭中那古色古香的酸枝椅上,我仿佛闻到那酒香,仿佛听到那主人在与文友在谈论天下大事,在探讨吟诗作画之规律。
  这座水榭的设计,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令游人叹为观止。
  从水榭往西走,穿过弯弯曲曲的回廊,很快就到了“深柳堂”。这里也是园中的主体建筑,它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的所在。一堂前一派景色,另有一番情趣。两棵百年古榆,以侧身探海之势,向着池塘不断地伸展着、伸展着。象手臂那样粗的炮仗花,每当冬去春来,便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增添着节日的气氛。堂前两壁满州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传说这里是园主人读书的地方。在这里,给人们一种活静和雅淡的美感。园主人邬彬于咸丰五年中举,后任刑部堂主事,为七品员外郎。他的长子和次子亦先后中举故有“一门三举人,父兄弟登科”之说。
  深柳堂隔莲池相望,与“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给人恬静之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这座古庭园,布局精巧。它用“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的艺术效果。全园建筑,无不刻意雕砌。一砖一石,精心琢磨,真不愧为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有诗为证:深柳堂前诵声作,临池馆外鸳鸯乐,八角亭郊叱犊声,听雨轩中擅谐谑。
  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愿把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梅学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