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迳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9296
颗粒名称: 蟾蜍迳的传说
分类号: I27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段关于蟾蜍迳的故事。
关键词: 蟾蜍迳 传说 故事

内容

高明县内的蟾蜍迳,清代光绪二十年版本的《高明县志》已有记载,称“蟾蜍迳旧为官军防守处”。蟾蜍迳原名官田坑,是因以坑內曾一度为官军防守而得名。至于以后改称蟾蜍迳,则是由一件曾鼎沸一时的事而促成的。
  古代,有一位石匠远离乡井,来到了官田坑内凿石。他朝夕勤快地打凿,并将石头运到附近的圩镇去卖,将收入寄回家中赡养家小。
  石匠日间辛苦叮噹凿石,夜间独居山间茅棚。每当更阑夜寂或惺忪梦回中,每当聆听草丛中的虫声唧唧或那如泣如诉的山风呼啸的时候,他便生发出阵阵的乡愁,缕缕的离情别绪……
  在一个暴雨如注的黄昏,随着吱呀一声响,门被吹开了,风雨卷进了一位农家少妇,她一身衣服还滴着雨水,那湿淋淋的雨帽下闪烁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她见到了石匠,便央求道:“遍岭寻觅走脱的耕牛,不期风雨阻人,望赐柴火焙干衣裳,以免着凉添病。”
  石匠见她受寒而微微哆嗦的身躯,连忙在小灶旁为她生燃了炉火,便返回床前缝补日间磨穿的衣裳。
  良久,夜幕低垂,风雨依然未歇°炉火发出了劈劈剥剥的声音和桔黄色的火焰。石匠转头见她正焙着脱下的湿上衣,那丰满的身段,紧紧裹着
  件内衣,匀称的线条,在炉火光的照映下时明时暗。石匠忙闭上眼睛转过头去,极力按捺住急剧跳动的心。
  又过了许久,石匠声音微颤道:“你该回去了!”
  妇人却幽怨地说:“急风疾雨,不辨西东,何必咄咄迫人……”
  石匠的脸上火热,浑身热血沸腾,他站了起来,迟疑着,慢慢地朝那妇人走了过去······雷声闪电在交替着,雨越下越大,一阵恶风,把小灯给弄灭了……
  邂逅相逢,无限的缠绵,只是短暂的一瞬°第二天,妇人走了。
  石匠不胜眷恋,朝夕望穿秋水,但从此芳踪杳杳。木棉树熬过了凛冽的寒冬,在春暖融融的季节里,又在树梢上绽开花,了。此际,石匠发觉自已染上了麻疯疾患。他想起了在妇人临别时,自己曾掏出一串铜钱,调笑说给妇人日后买条带小孩的背带用。妇人却狡黠地扔回给他说:“还是你留下买双草鞋穿吧!”石匠悲痛欲绝,终于悟出了“好蛤不在路边站”的道理。为了把自己的惨痛教训作为前车之鉴,于是日夜赶凿出
  两头石蟾蜍留在坑内。石匠后来便不知所踪。
  事情发生后,曾经哄动一时。附近乡民认为石匠寓哲理于石蟾蜍,确实不失为教育后人的好教材。于是便约定达成将官田坑改称为蟾蜍迳。
  蟾蜍迳,在今高明县更楼镇以东一点五公里处。现在蟾蜍迳口处仍遗有一头重五十余公斤,宽125厘米,高27厘米,形象栩栩如生的石蟾蜍,吸引着不少过往行人。那石蟾蜍象在娓娓地追述那已逝去的往事,评说着生活中的哲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仇荣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