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园匾额题中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9099
颗粒名称: 桥园匾额题中山
分类号: I266.1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山桥和中山公园的匾额题字者林树熙的生平和他的书法艺术。林树熙是清末孝廉,辛亥革命后隐居在家,爱好书法和栽植兰花。他为中山桥和中山公园题字,拒绝了当局的酬谢金,并拒绝出任伪职。林氏的书法苍劲有力,字如其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林树熙 中山桥

内容

三十年代初期,我市城区继开辟马路之后,中山桥与中山公园也相继建成。这座桥和公园的匾额题字,是谁写的呢?是我市书法家林树熙。解放后,中山桥扩建了,那个题着“中山桥”用铜片制成的匾额,原来装在桥的中部铁架上的,已经拆去。原来镶蚀在公园门口上面题着“中山公园”的匾额,现在已移至园里。原来题字的右下方还有署上林树熙的名字的也删去了。
  上述两个匾额,中山桥那个写的是唐·褚遂良的笔法,中山公园那个写的是近乎隶书的字体。两者一样苍劲有力,字如其人。
  林树熙,字棠风,世居城区石路头,是清末孝廉(举人)。中举后没有进入仕途,不久辛亥革命发生,他隐居在家。他有两种爱好,一是栽植兰花,一是书法临池。他写的字体是唐·褚遂良的笔法,加以变化出新。中山桥与中山公园建成时,他已六十多岁。当时南海县、佛山镇等当局,派人来请林氏为这桥和公园题字,他一口答应,很快便用宣纸写好送来,由有关部门制成匾额,分别装在桥和公园之上。当局送给他一笔可观的酬谢金。他婉言谢却,说为家乡做点事,何须金钱酬谢。
  佛山沦陷后的1942年,伪南海县县长李道纯,企图利用林树熙的声望作号召,罗致一些知识分子,聘他为伪政府的县参议员。他以年老多病为由,断然拒绝出任伪职。1945年林病逝于佛山,终年七十有八岁。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哲夫
责任者
林树熙
相关人物
李道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