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江夜市的风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9018
颗粒名称: 汾江夜市的风味
分类号: C912.82
摘要: 本文描述了佛山汾江河畔的大排档的饮食文化,特别强调了这些排档的快节奏和新鲜美味的特点。作者观察到,大排档里的食客多是年轻人,他们在吃的同时互相交流,激发心中的理想焰火。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饮食文化的欣赏和对佛山古镇的个性和风格的咀嚼。
关键词: 佛山市 农村社会 乡村地理

内容

今天的城市真古怪:大街上留不住新潮女郎的款款风度的飘拂,却把廉价服务的补鞋妹钉住了。豪华的大酒家和大宾馆可以一掷千金,品尝珍馐美味,尽情挥霍时间;也有在大排档里只花三两块钱来一顿几分钟的“风卷残云”。
  说到大排档,我特别欣赏佛山汾江河畔的夜的风味。
  太阳刚刚收拢了它的金色的翅膀,汾江河畔的新堤路段,用帐篷搭起的大排档便一个连一个地出现了。它们密匝匝地挤在河堤的树荫底下,六、七张活动台便成为它们经营的天地。于是,一个个灶火映亮了夜的河堤,砧板鸣奏,锅油鼎沸,引人垂涎的镬气把晚风熏得特别香甜。
  这一档,是专营肉片炒沙河粉的。一把小铁锅铲,把夜快急地拨着,熊熊的炉火把手操锅铲的姑娘的脸映得通红。不费五分钟工夫,一碟香喷喷的“干炒牛河”便在灯光下送到赶上夜班者的跟前,为他们步上岗位而增添豪。兴。
  那一档,回响着悠悠的炒田螺声,播送出南国的风味,留住了过往的行人。只花一元几角钱,便可悠闲地吮着儿时的回忆、家乡的亲情,吮着生活的浓郁的滋味。
  这一档,是巧制粥品的。全是现料“生滚”。什么鱼片粥、鱼魂粥、鱼球粥、鱼骨腩粥、肉片粥、滑鸡粥、艇仔粥、田鸡粥、及第粥等等,风味不同,用料各异,形成一个洋洋洒洒的粥品家族,很有点浪漫的色彩。司炉者面对一长列沸腾着的小锅,把料倒进锅里去,准确掌握每锅的火侯,力求粥底稀稠适度,粥料鲜嫩味美,分别倒进碗里,带着沸滚的余韵马上捧到食者跟前。
  那一档,是专营适时炖品的。有炖猫、炖鸡、炖兔、炖乳鸽、炖水鱼、炖牛肉、炖牛鞭……配以党参、杞子、元肉、北芪等滋补药料,让提着饭盒匆匆跑来的小女孩,在这里买回妈妈病后床上的叮咛……
  这里全是新一代的个体户,有夫妻档、兄妹档,也有雇用一两个帮手的。他们是自己命运的君子,自己协调自己的旋律和节奏,自己品尝自己的成功和失误。这里的食客如云,适应了佛山人的快节奏的生活和夜宵的需要。这里有两个特点:一是快,所谓“兵贵神速’,想吃什么,一进去无需久候,侍应者便端到跟前;二是鲜,食家讲究新鲜和“镬气”,档里多是鲜买鲜卖或鲜劏鲜卖,现点现炒,有经验的师傅特意在食客的目视里把镬烧红,把肉料放进镬里,熏出的香气四溢,煎爆之声可闻,其味无穷。
  我发现,大排档里的食客,多是匆匆来去的年青人,他们一边吃,一边谈论自己的事,往往在吃中互通消息,互相激发,燃起心中的理想的焰火。因此,在大排档里,没有那在“旋宫”或“金城”大酒家凭窗俯瞰古镇新姿的情致,也没有那在汾江河上的酒舫里眺望过往船只的雅逸。这里见到的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奋搏和急激的生活旋律。
  我有时也到汾江河畔吃顿夜宵,手捧一碗牛腩粉,细细咀嚼着古镇的个性和风格,咀嚼着古镇的节奏和步伐,思索着古镇的今天和明天……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关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