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梦圆故土情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8782
颗粒名称: 思乡梦圆故土情浓
其他题名: 台胞刘氏父子寻根记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澳门人刘先生他已经60多岁了。文章主要讲述了他在澳门出生,并长期在台担任某职位的故事。
关键词: 台湾同胞 澳门 人物事迹

内容

最近,台湾同胞刘氏父子俩回到南海县原籍寻根,受到人民政府台湾事务部门的热情接待和帮助,他们终于如愿以偿。以下是他们此行的纪实……
  一天下午四时,满载来大陆探亲台胞的「华澳」轮,从台湾南部的高雄港徐徐启航。乘客中有一老一少。此刻他们已安放好携带的行李,从房间走出船头甲板,边擦拭头颈上淋漓的汗水,边凭栏注视着遥远的前方……
  这老的年纪已六十开外,衣着朴素,身材瘦小,深陷而有神的双眼却为动情的泪水所充溢。那少的,看来十五六岁,但较之老者却显得身躯魁梧,肤色黑里透红,稚嫩而沉实的脸庞上,也显露出激动的神态。他们就是刘氏父子,此行是赴大陆拜祭先人和回乡寻根的。
  刘先生出生在澳门,自小随父母在澳门居住,但时有由长辈携带回南海县乡下,故在他心灵中留下家乡的美好印象.抗战开始时,他父亲病逝,安葬在珠海市的坟场。后来他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几十年来,他不知多少回梦萦魂绕归故乡。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回乡寻根只是梦想。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初期,他因无三亲等以内的亲属在大陆,而未能提出申请,而今稍有放宽,他终于可以成行了,这怎么不令他归心似箭呢?
  刘先生还想到,回乡寻根以了却自己的心愿,固然要紧,但教育下一代,使他们也懂得爱国爱乡,那就更为重要了。于是他决计偕小儿子同行。
  抵达澳门之后,刘先生领着儿子寻访和凭吊了昔日父母和他生活过的地方。次日,他们就启程过关闸,寻路往珠海市前山镇了。
  在拱北,他们接触到和蔼可亲的警察,关员,顺利地通过「台湾同胞专用大通道」,看到的是社会秩序正常。在前山,刘先生目睹印象中的穷乡僻壤,已变成现代化的市镇。祖国大陆四十年的建设成就的确喜人,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刘先生告诫儿子说:看吧,祖国确实是强盛了。有国才有家啊!
  何处是家乡?这在刘先生来说是心中无底的。这也难怪,他实际上不在家乡生,不在家乡长,自小丧父失母,上无兄姐,下无弟妹,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啊!他只记得两事件:一件是清明节随父母返乡扫墓,那时他才五六岁,往南海的沙头墟到西樵山下的「老虎头」扫祭祖坟的。第二件是堂兄显带结婚时,因显带是伯父母的长子,而伯父母早逝,故由他父亲主婚。那时他父母亲带他返乡,摆结婚酒宴时,他同一群小孩儿到祠堂门口玩耍,就凭这点滴记忆,要找到故乡谈何容易!
  刘先生想到了台务办。在台湾,他就听说大陆各地都有这样一个机构,专门办理涉及台湾的事务,热情为台湾同胞服务。
  在广州流花宾馆的一三四一号房,广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接待处的黄处长会见了刘氏父子俩,并为他们写了一封致南海县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岑主任的信,还说一定会为他们父子排忧解难的。
  次日,当刘氏父子手提肩背大包小件的行李,登上南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六楼时,已是上午十时许。县台办的同志热情迎接他们,帮他们卸下行李,又为他们送茶问安。刘氏父子连连还礼,刘先生掏出介绍信,兴奋地说:「到底找到您们了!到底回到家乡了!」
  根据刘先生的回忆,县台务办与沙头镇有关部门多次联系、访问、印证,断定刘先生的家乡是沙头镇朗星管理区。
  来到沙头镇港澳台同胞接待站,天下着雨,已在等候的梁永主任等人,打着雨伞出门口迎接。倾谈片刻之后,梁永主任说,接到县的电话后,我们已同几个管理区办事处联系过,根据分析断定,刘先生的盛乡就是朗星管理区内的世老村……听到「世老村」三个字,刘先生顿时眼睛闪亮,边思索边沉吟,继而双手使劲往大腿上一拍,高声欢叫:「对了!正是世老村!真无中用,怎么我连先父提起过的老家的村名也记不起来了!」
  室外,仍然下着雨。此刻刘氏父子的心,已飞回了世老村。刘先生感慨道:「此行渡海寻根,全仗各位厚爱,劳驾了,本人真三生有幸啊!」梁主任就势说道:「刘先生太客气、太过奖了,我们是一家人。好吧,马上乘车起行,送你们喜归故里!」
  这世老村是个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水乡。村内四周河涌环绕,鱼塘和田畴错落相间,水光和嫩绿交辉相映。这里幽美怡人的风貌依旧,但多数人家的屋舍已焕然一新,两层至三、四层不等的楼房比比皆是,「三间两廊」传统农舍,只是偶尔可见。管理区主任告诉刘先生,世老村历来是老姓和刘姓聚居,以前者为多。抗战前这里有刘姓人家十多户,但历经日寇入侵的浩劫,就只剩下一户人家了。
  进入刘家宽敞明亮的大厅,只见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与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畅谈。刘先生与老太太详谈之后,得知她与先父同辈,他便亲切称呼她为本家婶婶,她也亲切地呼叫他的小名.视为本家贤侄。婶婶和几位老人追述着五、六十年前的往事,刘先生吩咐儿子留意倾听,做好笔录,同时抓拍镜头,儿子都照办了。
  从乡亲的追述中,刘先生才知道自己的堂兄显带、权带均在抗战时饿死。其他乡亲在当时饿死的饿死,逃难的逃难,全村十室九空。
  刘氏父子在家乡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两夜……
  刘先生回台后给县台务办岑主任来电中说:「此次回乡寻根如愿以偿,多亏你们鼎力相助,感恩不尽,终生难忘。」并一再表示:「我们还要回来的!」
  刘先生对家乡确有一片深厚的情谊。他临走的那一天,倾囊而出,除留足回程路费外,把全部资金捐赠给家乡的万安医院.并提出下次要回家乡建造房屋,以及投资办实业等,以表对祖国对家乡的赤子之心。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史南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