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前的两首小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8372
颗粒名称: 数十年前的两首小诗
分类号: I207.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病中翻检出几十年前的行箧,发现两首短诗,描述了当时战乱中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苦难生活。
关键词: 小诗 历史回顾 战乱情状

内容

近些天来,我在微恙中,偶尔翻检弃置了几十年的行箧,希冀翻出几叶断章零稿,重温如梦的往事。翻呀翻,竟翻出一些故卷陈笺,其中有两首短诗是曾当记者的一个亲属写的。拂去灰尘,虽有蠹蚀痕迹,但墨迹笔踪仍十分清楚.
  之一:
  湘漓鸣咽接黄河,长袖蛾眉自舞歌
  后主风流传遍日,江南隙地已无多
  标题为:《感事吟》
  之二:
  舞台前线都行遍,又到人生旧课堂
  岂知大炮飞饥外,柴米油盐亦战场
  标题为:《赠故人》
  记得作者吟这两首诗时,距今已四十多年了,往事固远,但经细诵细味之馀,其中掌故,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时间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为保存实力,面对日寇节节推进的凶焰,始终坚持消极抵抗的错误政策,致使敌人轻而易举长驱直进,甚至侵入贵州。记得当长沙市陷落之后,桂林作为大后方的文化城,不管黑夜还是白天,都在风声鹤唳的恐怖中。市民们为了能及时逃命,携老扶幼,且逃且号,纷纷向自以为安全的地方流亡,情状之惨,目不忍睹。然而,当时领导抗战的最高统帅蒋介石,据传因和一位医护女士有染,即使国家面临极度艰危的时刻,却还象南唐后主那样,陶醉于偏安局面的歌舞升平中,置广大人民的痛苦于不顾。记者于是在采访报道战讯之余,用墙头诗的形式,把《感事吟》贴于桂林市的街头,以为投枪匕首,发泄积愤。
  这位记者之所以咏《赠故人》,是因为有一位友人原是教师,抗战中期因目睹国事艰危,激于爱国义愤,投笔从戎,参加了轻骑戏剧队,在大后方到处演出,宣传抗日;其后,参加前线部队,作政工队队员。他数年如一日,出生入死,活跃于战火纷飞的前线,一直坚持到日寇投降。后来,因生活的需要,他又重执教鞭。然而,当时物价飞涨,法币贬值,他每月月薪只有“湿柴”(当时对纸币的贬称)几十元,无法养活一家三口,他常对人诉说,这种惨苦生涯,其精神痛苦,比在前线阵地常遭飞机大炮轰炸的处境尤十倍有加。作者回粤工作时,他曾由北国来鸿,诉说上述苦况。时作者在复他信的同时,以《赠故人》为题赠此诗。
  这两首小诗,作为历史的回顾,了解当时人人自危的战乱情状,颇值得人们的回味。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瀚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感事吟
相关作品
赠故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