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新崛起的禅城西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8361
颗粒名称: 啊!新崛起的禅城西区
分类号: TU984.2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西部地区的开发过程和城市扩展的历程,以及新建过境路和商业大道带来的交通网络的发展,各类建筑和厂企的兴起,以及人民生活服务的网点的形成。文章描述了佛山西部地区的开发蓝图和未来的规划,展望了未来的佛山城将更加繁荣美丽。
关键词: 佛山西部地区 城市扩展 交通网络

内容

如果你站在佛山市电子大厦的顶层向市区西部眺望,映入你眼帘的,是高低错落的楼宇,宽阔笔直的街道,生势茂盛的绿带,穿梳不息的车流。然而,你可曾想到,十年前,这里是一片草莱遍野的地方哩!
  过去,佛山人总把广湛过境公路看作是市区的边沿线。路之东,是重樑叠瓦、街道交错、人口稠密的城区;路之西,则是养鱼种菜,栽稻养猪的郊区。的确,狭窄的城区,束缚了佛山的发展。
  七十年代末涌起的改革开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开拓、进取的新精神。佛山人在反思,在探索,认识到要发展经济,要振兴佛山市区,必需适当地扩大城市规模,为千行百业的发展,为人民生活的改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那么,新城区该往何处发展?向北,受铁路站场和敦厚工业区所阻,向东,是南海县的属地,只有向南和向西才是出路。精明的市领导与周密的规划设计师们,久久地审视着面前那幅佛山地形图,几经琢磨,终于下了决心:市区在向南扩展的同时,也向西部挺进!
  八十年代初,市区西部突然沸腾起来了。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要西迁过境公路,为新区提供一个理想的地理环境。于是,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组成了新过境路建设的指挥部。测量、规划、设计、征地、填土、拆迁、集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易地建成了新的过境路、桥。而原来那条沙土飞扬、噪声扰人的过境公路,瞬即被改建成市区目前最宽、最长的商业大道——汾江路,使佛山城的“大门口”,展现了新容。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西部地区的开发也要坚持先上道路,带动全盘。于是,人民西路、城门头西路新建工程打响了,轻工路、五峰路工程上马了,汾江西路、张槎西路扩建工程也很快列入了议事日程。几年间,这一带就形成了四通八达、头头是道的交通网络。随之,在这数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上,各类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环境优美的红棉新村、汾江新村。圣堂新村、白燕新村相继建成了、数以万计的家庭,喜孜孜地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污染度相对较轻的纺织区和轻工区也逐步形成,工艺、绣品、制罐、针织、塑料、玩具、电子等一大批厂企,纷纷到该区就位。他们过去在旧市区内的狭小厂房里施展不开手脚,搬厂以后,生产环境大大改善,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生产迅速起飞,不少成为我市的创汇大户。为人民生活服务的网点也逐步形成了,圣堂新村、花园新村和张槎路上三条颇具规模的商业街,现已成行成市、熙熙攘攘了。新建成的佛山大学、汾江中学、元甲学校。丝绸中专和蓓蕾幼儿园,每天也响起了学子们晨操的哨子声。栉比鳞次的各类建筑群,把西区点缀得那么协调、绚丽、迷人。
  啊,广阔的西部地区,每日每时都在按着建设蓝图萌动着、变化着、发展着,新的道路在延伸,新的楼宇在崛起。那个富裕的张槎镇,将按规划建成别具风貌的新型城镇,成为佛山城的有机整体。在最西端,灰白色的火山岩质的黄借岗石山,是佛山市的制高点,背靠着东平河和佛山水道,山水相依,风景秀丽,城建部门正酝酿着如何把它辟成一个多功能的旅游区。明天,我们登临岗顶,向东眺望,将看到一个更加繁荣美丽的佛山城!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福荣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佛山大学
相关机构
汾江中学
相关机构
元甲学校
相关机构
蓓蕾幼儿园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