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赴苏经贸考察组对中苏经贸提出一些新看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8337
颗粒名称: 黑龙江赴苏经贸考察组对中苏经贸提出一些新看法
分类号: F1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黑龙江省派经贸考察组赴苏联远东地区考察后,提出中苏边境地区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应转向经济技术合作和劳务为主,并探讨由商品补偿转向项目补偿以至货币补偿的可能性。建议参与远东开发,特别是抢占纳霍德卡特区市场,并考虑跳出商品补偿的圈子,在两国地方政府之间采取项目补偿的合作方式。
关键词: 中苏边境 经贸合作 经济技术合作

内容

据新华社《经济信息》报道,黑龙江省最近派出经贸考察组赴苏联远东地区考察后,对中苏边境地区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向和促进区域合作,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一、经贸合作的重点,要由易货贸易为主转向经济技术合作和劳务为主。
  二、经济技术合作主攻方向,要由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打出去并重。苏联远东的优势是原材料丰富,但限制出口,却欢迎世界各国去合资合作办企业,实现资源的加工增值,同时他们将在远东纳霍德卡创办特区。由此我们应以劳力多,交通方便以及技术、设备等优势,参与远东开发,特别是抢占纳霍德卡特区市场。现在美、日、南北朝鲜、澳大利亚等国的客商已蜂拥而至,而我们做得很不够。
  三、易货贸易的出路,在于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由用消费品换取原材料为主转向多种商品交换。
  四、经贸补偿的方式,要探讨由商品补偿转向项目补偿以至货币补偿的可能性。日前的经贸合作是采取商品补偿方式,苏方并且规定只能由参与合作企业自产的产品补偿,而这种产品不一定适合我方需要,这样,企业间的合作就很难谈成。应考虑跳出商品补偿的圈子,在两国地方政府之间采取项目补偿的合作方式,即以项目换项目,以项目换技术,以项目换劳务,由地方政府之间进行货币计价和结算,以项目来进行补偿。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双方产业互补的优势,在不动外汇的前提下扩大合作的规模和领域。苏方对这一思路很感兴趣,表示要共同探讨。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黑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