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这些“假集体”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8282
颗粒名称: 如何看待这些“假集体”企业
其他题名: 大沥镇‘承包挂靠企业”的调查
分类号: F27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海大沥镇的“承包挂靠企业”的发展背景、地位与作用,以及一些人对这类企业强行划归私营或个体企业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 南海大沥镇 承包挂靠企业 发展背景

内容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对被一些同志称之为“假集体”的“承包挂靠企业”的调查。现将这类企业较多的南海大沥镇这方面的情况以及个人的看法阐述如下,权当“抛砖引玉”的一家之言。
  (一)“承包挂靠企业”发展的背景
  大沥的815个村办企业当中,“承包挂靠企业”就有403个。这类企业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在1984年前后,村办企业由于“大锅饭”问题的困扰,经济效益大受影响。据此,各村领导一方面对一些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另一方面则允许外地或本地的能人,带着资金或技术、设备在大沥办厂,分别建在各村委、经济社利用荒坡辟成的“加工开发区”内。私人承包而挂集体招牌的,称“承包挂靠企业”,由集体提供厂房或场地(有些由私人修建厂房)、仓库和水电配套设施,以及集体的营业牌照,有的还提供部分“担保贷款”。企业经营3至5年(最长不超7年)后,不动产按合同规定归集体所有。这类企业由于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得较彻底,私人经营者们积极性较高,及由于持集体牌照,在承接加工业务方面更容易与大企业挂钩,因而发展得越来越多了。
  (二)“承包挂靠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承包挂靠企业的法人是村委会,承包人则享有高度自主权.每年向村委会上交一定的款项,其税收与私营、个体企业差不多。如果经营失败,村委会有权终止承包或挂靠合同,收回村的投资,追究经济责住。笔者感到用这种方式发展乡镇企业,比较符合现阶段农村工业管理水平和实际状况,无论对国家、集体、个人均有好处。以大沥曹边村为例,该村资金技术力量极为有限,最近几年他们利用荒地搞了两个工业开发区,吸引私人投资130多万元,修建工业厂房6000平方米,一共办了47间“挂靠”工厂,村委会实行财务监督。加上村内10个企业,1988年总收入1560万元,利润159万元,上交国家税金64.6万元,本村集体收益103万元。这样做还有其它好处。一是农村富余劳力能够就地转移。二是有力支援了农业。该镇去年在农业方面进行投资或补贴的总费用348万元,村占298万元,镇只占50万元。三是有力地支援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四是挂靠经营者多是以帮助广州的大厂、名厂加工半成品为主,为我省不少名牌产品的经营者解除后顾之优。五是壮大了村社集体经济,村与经济社利用其上交款建设交通水电设施,对改善投资环境和扩大再生产有利。
  (三)是否应强行划归为私营、个体
  笔者初步认为,这种“承包挂靠企业”,把社会能人同集体在互利基础上结合起来,使企业形成新的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这种承包形式已在南海县及其他地区推行,取得一定效果。大多数的合同签订双方,都较好地覆行了有关的义务与权利。如果强行划归私营、个体,是会产生不良后果的。一、客观上违反了《经济合同法》,影响农村法制建设。二、容易在农民中造成“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不稳、多变”的错觉。三、减少国家税收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因为,大部分“承包挂靠企业”是以村办企业名义做生意、接受加工生产业务的,如改“姓”换“名”绝大部分就会断了业务来源。
  (四)意见与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在尚未找到更新更完善的承包形式之前,对现有的“承包挂靠企业”,一般不应强行划归个体或私营企业,而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一、哪些工厂、企业有哪些问题。就针对这些间题来处置或整顿这些企业。或吊销牌照,或处以罚款,并根据事实和法律处理具体人员的违法行为;不要搞“一刀切”,一棍子打死。二、对挂靠企业的财政收支,镇村领导应严格规定由会计站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挂靠企业必须在会计站统一开发票,才能收钱这可以使偷税漏税、投机倒把这类案件相对减少。三、对那些没有固定资洲故保证的挂靠企业,可以将其划为个体、私营企业,四、各级领导层的同志,也应该克服那种“以包代管”、“一包万事大吉”的思想,对“承包挂靠企业”加强管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国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
大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