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的「排泄系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7709
颗粒名称: 佛山市的「排泄系统」
分类号: TU9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有一个专门清除污水的“排泄系统”,即城市下水道。过去,佛山排水系统落后,导致水浸等问题。现在,下水道建设得到了重视并不断更新改造,总长达180多公里。下水道清疏工艺也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演变,提高了效率。
关键词: 佛山市 污水 排泄系统

内容

朋友,你可知道,偌大的佛山城,也象人体生理结构一样,有一个专司清污除秽的“排泄系统”。要不,每天生产、生活的污水,一场豪雨积聚起来的雨水,都跑到哪里去了?
  这个“排泄系统”,就是深埋地下、密如蛛网的城市下水道。
  提起下水道,“老佛山”们很容易引起往事的回忆。旧日的佛山,城市建设凋零冷落,市政设施衰微破败。那时候,城里除了几条主要马路共有五公里长的排水干渠外,其余地方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小瓦渠和简陋的明渠,总长不到二十公里。民居中的天井、厨房、冲凉房,都挖有一些“渗井”,污水就靠它来慢慢渗漏,污染了地下水源,人们赖以食用的井水,也觉有淡淡的咸味和臭味。每遇暴雨,雨水首先向城内星罗棋布的水塘洼地倾注,然后就流入地势低的街区去,一时,不少街巷,水深盈尺,顿成泽国。“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的悲凉民谣就这样流行起来了。
  解放后,人民政权重视城市建设,关心群众生活。1958年,市委发出了“苦战六十天,根治全市下水道”的号召。市城建部门根据佛山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制定规划,采取雨水、污水合流制,分九个系统布局排水管网,把生产、生活污水和雨水排入河涌。饱尝水浸之苦的市民群众听说要建下水道,热情很高,大家有钱捐钱,有力出力,有料献料,经过几十天的奋战,建成了总长八十多公里的下水道网。由于住宅污水可以引出街外排水管,便一举填平了各家各户一万三千个孳生蚊子的渗井,城市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善,1960年佛山区城获得“全国卫生红旗市”的美誉。
  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佛山城市建设进入了全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水道建设也跨进一个新阶段。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原则,城市新区开到哪里,新路修到哪里,下水道就建到哪里,并且再很少铺砌过去哪些口径小,易破碎的陶土管,而且改为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和现场建造的砖砌大方渠了。旧区的原有管网也逐步得到更新和改造。目前,下水道管线已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总长达180多公里。
  下水道这个城市“排泄系统”,有时也会出现滞胀甚至梗阻的现象,这就需要适当地“清积除滞”了。回顾三十年来下水道清疏工艺演变史,还饶有趣味的哩。最初,在清疏马路主干渠时,工人要带着一条绳子跳进沙井,爬过几十米又黑又臭的渠管,然后再从另一沙井钻出,把绳子扎上一条铁链,将铁链挂上一个链球,来回拉动,把渠内秽物拖至沙井然后掏走。这个“人钻渠管”的清疏法,笨重而危险,于是,又改用“以水冲绳”的方法,但每次却要耗费大量自来水。以后,人们从马戏团动物表演中得到启发,由专人驯养一头颇有灵性的狗,让它代人引线穿渠,但一旦狗儿耍起性子,清疏工们又皱眉头了……。这些至今使人想起仍感到既寒心又好笑的清渠法,目前已经被淘汰了。今天,市政工人只要开动起高压冲洗机和自动吸泥机,“肠梗阻”症状就瞬即消失了。
  啊,我们能有幸地生息于这样美丽整洁的城市而自豪,欣慰之余,禁不住深情地说一声:敬礼,平凡而光荣的下水道规划者、建设者和管理者!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福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