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多花美花农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7492
颗粒名称: 花多花美花农富
其他题名: 陈村镇纪行
分类号: F326.1
摘要: 该文报道了顺德县陈村镇的花卉产业发展,并描述了花卉种植对当地经济和农民生活的积极影响。陈村镇的花卉业经历了复苏和快速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花农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文章以客观的方式介绍了这一发展过程,并展示了陈村花农的成功故事。
关键词: 花卉产业 陈村镇

内容

仲秋时节,在闻名中外的岭南花乡顺德县陈村镇,广阔的田野上,一丘丘错落在晚稻、蔗林、鱼塘间的花田,迎春的金桔、四季桔、朱砂桔果实累累;各种茶花蓓蕾满树;九里香、榆树、水松、京柏等数十个品种的盆景,造型各昇,充满诗情画意;各个村庄农民的房前屋后,天台阳台,都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青葱翠绿,真是“入目皆花影,处处尽芳菲。”
  陈村镇栽花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早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一百一十一年),汉皇帝在陕西长安上林苑建造扶荔宫时,就种植了陈村进贡的花卉,自此该镇每年均有各种名花进贡朝廷。到清朝年间,陈村已是“户以花为业,村以花出名”的百花村了,花卉除畅销广东之外,还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各国。
  解放后,陈村花卉业逐步发展。但是,在“文革”年代,种花卖花被讲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为资本家服务,集体花场被取缔,家庭每户只准种十五棵,近四千亩花田,只剩下六百亩,百花凋零,万户萧疏。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陈村千户花农的笑脸,唤醒了荒芜的花园。镇委、镇政府把花卉业作为全镇一顼主要的农业生产顼目来抓,发动集体、农户一齐种花致富,于是花卉生产象雨后春笋般蓬勃在各村发展起来。镇委书记黄锦廉兴奋地告诉我:“全镇去年花卉种植面积达六千亩,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了九倍;品种从一百多个,发展到一千八百多个;花卉收入二千多万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五点七倍。出口量增加近十倍。”近陈村镇的花卉业,今天真正是“黄金吋代”。
  “名花招来天下客,一花引来百业兴”,这是一位诗人前来陈村考察后作的诗句,它形象地反映出陈村种花卉发展起来以后,该镇的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一九七八年,陈村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四千八百三十九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农副业。从一九八五年开始,该镇每年都举办一次为期半个月,长达十至十五华里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村迎春花市,邀请全国各地及港澳各界人土前来赏花,洽谈贸易,广招天下客,发展陈村经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该镇办起了镇村工厂三百多家,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七亿一千三百多万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十四倍。全镇有泵十一家中外合资合作、“三来一补”企业,今年到八月底止,这些企业产值达二亿多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一半。
  “卖花人插竹叶”,这是人们形容旧社会花农悲惨生活的谚语。今天的陈村花农,不但家家户户都插上名贵的花,而且过着富裕的幸福生活。
  陈村镇政府办公室送给我一份新近统计的资料:全镇每个农业人口去年平均收入一千三百五十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六倍半;企业职工人均去年收入二千七百九十二元,增长近四倍。全镇去年底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一亿四千多万元,比一九七八年增加四十七倍。
  穿讲漂亮,食讲营养,住讲宽敞,行以车代步,成为这里人们的时尚。走在陈村各村庄里,看到男女老少穿着吋髦,分不出那些人是工人和农民;一幢幢的新楼房鳞次栉比,百分之七十的花农都新建或扩建了房屋,全镇人均使用房屋面积十三点四平方米;该镇私人拥有一千六百辆摩托车,自行车四万三千辆,汽车三百台,百分之六十九的户有电视机,七成农户有收录机。电冰箱、录像机、音响,进入了部分花农家庭。农民的文化素质,有很大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多,普及了初中教育,一半以上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部分人还读上了大学。文海村花农何恒高兴地对我说:“我们花农今天的好生活,全靠三中全会的好政策,今后继续靠勤劳加科学,富上更添金!”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黎尔宽
责任者
黄锦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
顺德县
相关地名
陈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