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发生的减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7261
颗粒名称: 不该发生的减法
分类号: D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于志安发现10-1不等于9而是等于0,表达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即如果一个厂长谋私,其他人员就会更加谋私,导致10减1等于0。只有抵制这种行为才是改革大业的栋梁。
关键词: 武汉市 于志安 企业改革

内容

“10-1≠9=0”。亲爱的读者,当您看到这个算式时,干万不要以为又是一个“撷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公式。不,它不过是一个借用数学算式表达的普通道理罢了。
  算式的发现者是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于志安。这个厂原来是亏损大户,于志安接过烂摊子后,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投货,也没有向银行借过一厘钱货款。然而,奇迹出现了:近五年,这个厂的利润年年翻番,去年达到四千四百多万元,今年预计可以超过六千万。
  创造奇迹的奥秘在哪里?于志安以朴索的语言,道出一个极其简单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体会:如果一个厂长用十分之一的权力去谋私,那么,其他干部职工就会用十分之二、十分之三……的精力去谋私,所以十减一不等于九而等于零。
  外国有个古老的神话,一位渔翁网起了一个瓶子,拔开瓶塞,放出幽禁其中的魔鬼,魔鬼要杀渔翁作报答,但可以满足渔翁临死前的一个要求。渔翁说,你的身子那么臃肿,瓶口却那么狭小,你能让我看看你是怎么进得去出得米的吗?魔鬼爽快地答应了,化为一团黑烟进入瓶子里,渔翁马上用瓶塞把瓶口紧紧塞住,把瓶子扔进大海。于志安也发现一个幽禁着“魔鬼”的“瓶子”,可他比渔翁聪明,一直不拔开“瓶塞”,别说搞什么以权谋私,就是合理的享受也先人后己。干部职工再三提议给他晋升工资,他一再谢绝;工厂新盖了十多栋宿舍,可他依然住在离厂十多公里远的旧房,天天骑自行车上班……。于志安的行动,就象酵母一样,使企业的凝聚力、工人的拚搏精神,迅速萌发、滋长,终于形成一股冲破逆境、起死回生的强大力量。
  说实在的,发现这个“10-1≠9=0”算式并不需要天才,许多人也许比于志安更早发现了它,但不见得人人都象于志安那样采取抵制的态度,在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充满脑子的人的眼光里,这个“1”是比“10”还要大的,他们想尽千方百计,甚至不惜践踏党纪国法,拔开“瓶塞”放生“魔鬼”。于是,这种“不该发生的减法励终于发生了,在他们掌管的部门、单位制造了种种“零的效应”。
  在改革成为人心所向的年代里,人人都可以指着鼻子自称“我是改革者”。然而,经过十年的检验,人们终于发现,只有坚决抵制“10-1≠9=0”的人,才是改革大业的栋梁;而那些热衷于操算“不该发生的减法”的人,则不过是历史匆匆的过客。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献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武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