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新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6436
颗粒名称: “五有”新村
其他题名: 记南海里水镇邓岗村
分类号: C912.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村——南海里水镇邓岗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得到了全面发展。邓岗村党支委通过协调发展工业和农业,改善村民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重视教育的发展,使这个村庄成为了一个“幼有所托、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五有”新村。
关键词: 南海县 村落 邓岗村

内容

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村——南海里水镇邓岗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变成了一个“幼有所托、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五有”新村。
  村民说:“这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的结果”。
  1988年,在年终总结会议上,里水镇党委会颁发六项奖励——工业利润增长幅度奖、工业完成产值任务奖、工业新投入奖、农民企业家奖、农业高产田奖、计划生育率95%奖,邓岗村均榜上有名。1989年纪念“七一”庆祝大会上,村支部书记李永添捧着先进党支部的奖状归来,村民都喜形于色,有的鼓掌,有的竖起拇指,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支委、村委们多辛苦呀!为了党的四化事业,为了我们村民而操劳。”总之,全村男女老少,无不称赞村党支部好。
  整党前,邓岗党支委的工作是不大协调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工副业利润一年只有7至8万元。1986年整党以后,支委一班人团结一致,以求实的精神,不拘一格,发展集体经济。村办的大小企业增至30间。企业利润1986年8万元,1987年升至28万元。1988年企业年产值910万元,利润达到62万元,是1987年的两倍,1986年的8倍。
  1989年元旦后三天,村委会公告处贴出一张通知,轰动了全村。
  “好消息呀!我们农民也有退休金发了”。
  “何止退休金,病人住院给予困难补助,死亡时,发给丧葬费150元。”村民看完通知后,纷纷议论开来。
  工副业发展起来了,党支部摆在议事日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如何关心人民的生活福利,经支委会议研究决定:凡本村农业人口的村民,男的满65周岁,女的满60周岁,每月发给生活津贴费30元。老人们第一次领到退休金时,都热泪盈眶地说:“共产党好,不是共产党领导,那有幸福的今天呢?”
  食水、照明和道路的改善,是缩短城乡差别的一项重要措施。
  1987年村委会集资20万元,安装了全村的自来水管,长达15000米,使350户居民,50多间厂场都吃上用上自来水。1988年又投资30万元,整治了全村用电系统线路,购置了发电机组五台,发电量达300千瓦,大电网停电时,保证供应农用电和民用电。1987年以来,又相继投资32万元,把环村大路改为水泥或柏油路。
  上级要求,要抓好教育。
  邓岗村党支委一班人认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不但要把全村的教育摆在议事日程上讨论,而且要实实在在为教育办点有益的事。
  1987年新建一间有500平方米的幼儿园,拨款40000元修建小学校园,添置教学设备,购置单人书桌和单人靠背椅。每个教室重新安装光管、风扇。同时还关心教师的生活福利,使教师安心工作,调动他们教学的积极性。
  太阳刚从东方冒头,把新楼的彩瓷,旧屋的瓦楞照得通红。村中的市场热闹起来,大街小巷交错地开来摩托车、自行车。运货的,上班的,各奔前程。还有两部小汽车,载着往县城开会的人,飞快地往公路驶去。
  那穿连衣裙的姑娘,穿机恤的小伙,活跃在街头;那穿运动服的孩童,载歌载舞地上学去;农装打扮的中年男女,忙碌在田畴上。他们和她们都在编织农村瑰丽的早晨。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霜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
邓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