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父母对子女严加约束的苦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5901
颗粒名称: 要理解父母对子女严加约束的苦心
分类号: G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该学生表示自己喜欢结交朋友,参加活动,并和同学保持联系。然而,他的父母不支持他参加这些活动,担心会对学业产生影响,甚至私自查看他的信件。学生想知道父母的做法是否正确以及应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 父母约束 社交活动 学业压力

内容

方明老师:
  有一件事想得到您的指导:我的性情开朗活跃,喜欢结交朋友。初中毕业后,班上的同学分散到各校读书了,但我们还是经常联系,有时也进行一下露营、郊游等活动,书信往来也不少。可父母不赞成我参加这些活动,他们的理由是担心我学“野”、学坏,耽误了学业。有时他们还偷偷拆看我的信件。他们的做法对吗?我该怎么办?
  何宗伟同学:
  你好。信件的内容涉及个人的隐私,假如未经本人同意,其他人(包括家长、老师)擅自拆看信件,这样做是有悖法律精神和道德观念的。在人格上,家长和子女是平等的,擅自拆看子女的信件,会严重损害子女的人格尊严,引致两代人之间产生隔阂。请把我的意见转告你父母,而且可在适当的场合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想法。譬如:可假设某同学的信件被家长拆看了,他向你倾拆烦恼的情景,或假设你父母的信被别人拆看的情况。这样,相信你父母是会明白事理,理解你的心情的。
  但要根本解决问题,我看还是要从理解父母对你严加约束的心理着手。你父母擅自拆看你的信件固然欠妥,但他们的确害怕自己的孩子学坏了,其用心是良苦的。本来,中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结交朋友,是无可非议的。如果找到在学习上、生活上能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知己朋友,对自己的学业进步,甚至是日后事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不过,中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发育还未到成熟期,模仿心理表现较为明显,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电影、小说和日常生活所见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交友不慎,就更容易沾染上吸烟、赌博、“江湖义气”、不加节制地挥霍钱财等等不良习气,再加上误认为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诫是限制自己的自由,在心理上对师长筑起封锁墙,有心事不向他们讲,而向同学、朋友求助,但由于受社会阅历和经济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又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因此陷于新的困惑中,似乎走进了一个无法走出的“怪圈”。可见,你父母的担心是确有原因的。
  何宗伟同学,你在抱怨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有没有想测父母“望子成才”的苦心呢?只有彼此互相沟通,才能加强理解。假如你能把自己的好朋友,当然是有利自己上进的益友多向父母介绍,让他们了解你们交往的情况;假如你要进行旅游等活动时,先征得父母同意,并如实说明活动的内容,好让他们放心;假如你能把同学来信中可以公开的内容(如工作和学习情况以及来信人的姓名等)念给父母听,我想你父母一定很高兴。他们能了解到你在学习、交友等方面的情况,自然就不会再随意干涉你的活动。同时你也可以得到父母的指导帮助,吸取他们丰富的社会阅历,作为促进自己健康成长的营养,这该多好啊。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何宗伟
责任者
方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