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浪漫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5763
颗粒名称: 菜市浪漫曲
分类号: F126
摘要: 本文描述了佛山市的菜市场文化,包括市场的数量、交易方式、供应情况等。作者认为菜市场有丰富的内涵,可以观察生产和人民生活,是政策的镜子和窗口。在钱与物的交换上,菜市场是一个巧妙的调节器。作者还介绍了逛菜市场的经历,包括市场开放、货真价实的摊档、四季瓜菜和海鲜的供应等。最后,作者提到自己不是佛山市区居民,但经常到佛山来逛菜市场,享受菜市场的乐趣。
关键词: 佛山市 菜市场 人民生活

内容

到佛山,人们喜欢逛商场、进祖庙、游乐园,我独爱到菜市场去。我觉得,菜市场里有丰富的内涵:有人情,有世态;它既是政策的镜子,又是观察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窗子;在钱与物的交换上,它是一个巧妙的调节器。
  佛山究竟有多少菜市场,我实在数不清。有固定场所的如莲花市场,普君市场、华安市场、山紫市场……至于背街僻巷的那就更多了。只要是居民的集结处,附近有一块开阔的地面,不妨碍交通市容,叫卖的便荷担而来,卸担据位,于是吃喝穿戴之物,行立坐卧之需,纷来沓至,摊位上还撑起太阳伞,一个小的菜市场也便成型了。
  逛菜市场,不象游乐园、进祖庙那么抒心惬意,它要卷入人的漩涡之中,挤挤拥拥,摩肩擦背,在人流里有时会感到彼此的扑鼻的呼吸,一会儿撞了打扮得花里胡梢的嫂子的臂膀,一会儿踩着老太太的踉跄的脚跟,一扭头又碰上戴鸭舌帽的脑壳,这是常有的事。只要你不忘一现可掬的笑容,就不至被骂为“失魂鱼”或“撞死马”。在面对面的买与卖之中,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迫切的追求——交换,这是钱与物的交换,讨价——还价,一手交钱,一手拿货,城乡泾渭,工农分明。
  摊贩里有老实人,也有阴阳面。幸好市场开放,许多食品已敞开供应,花两三个钟头排队购物的日子不再来,人们可以随意挑选,不受规限。我算过,莲花市场有烧烤不下十档,相连成列,玻璃柜内高挂着烧鹅、乳猪之类,但顾客最多的要数那些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摊档,此无它,群众信得过呗。
  若论赏心悦目,自然是郊区农民摸早赶来摆卖的瓜菜摊,这里纵横成阵,林林总总,艳色诱人,散发着南国四季的魅力。今年早春阴雨,光照不足,市场上的春色姗姗来迟,想炒一碟青椒,或炆半煲早造瓜仔,索价相当咬手,但只要想吃鲜货,市场上还可以买到。未届夏至,鲜笋早就登场,提醒你大割的季节将到。时近中秋,秋茄、鲜莲和白豆角已陆续上市,但场里的春色依然久恋不去,苦瓜、青豆、青瓜等仍大占摊位。过去有“春虾秋蟹”之说,莲花市场里的虾蟹却叨了政策的光,大大都是常客,大大动人食指,海鲜栏里见不到虾蟹才怪哩。
  有人说,菜市场是一个海,浮动着人民日常生活的甘苦和喜怒哀乐的浪花。这话说到妙处。若在十年前,我是很少去逛市场的,那时嘛,什么都统,有场无市,市就在国营副食品店的门前,几条长龙,见首不见尾,呆等三几个钟头还未“开秤”,前门紧,后门松,谁愿怄几个钟头的气去等“恩赐”呢?群众口里虽然没有说出通货膨胀之类的话,可难免不为供应愈来愈紧张而担忧,甚至会流露出“买到东西付了钱算是沾光”的变态心理。现在嘛,情况不同了,搞活经济,市场也随着搞活,不光建起了阳光充足的高层大厦,一格一格、一行一行的摊位组成了一个结结实实的整体,代替了过去的龌龊和阴暗;而且,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领导下,存在着多种方式的经营,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让价值规律作为调节生产的杠杆。如果你是经济学家,一进入菜市场,便能够从肉的长廊、菜的长廊、蛋的长廊、咸杂海味长廊,从奔忙的旋律、南北口音的交响、买的满意和卖的喜悦,从浮动的物价和购买力,从小菜篮和五味瓶里,写出大块大块的文章来。
  我不是佛山市区居民。应差事要到佛山来,自然看的多,买的少,逛菜市场不过聊贪耳目之娱。有时手头宽一点,经不起明晃晃的挂炉烧鹅的引诱,也会斩半边提着赶搭班车,带回家去,让合家子一起品尝佛山的风味,齿颊浪漫浪漫一番,这未始不是一回快事呵。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关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