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文苑展新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5544
颗粒名称: 三水文苑展新容
分类号: G127.65
摘要: 文章描述了三水县在改革开放后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县政府投资建设了一系列文化设施,如影剧院、文化宫、图书馆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县委、县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三水县 文化事业

内容

三水,这个昔日珠江三角洲的贫穷小县,多少年来,灾难一宗接着一宗,民间有过 “文不上翰林,武不上侍卫,钱不上十万”的歌谣,正是对它文化贫乏,经济落后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水人使出了浑身劲儿——拼搏、进取。因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千百年来梦寐难求的惊人成就:工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7亿元上升到1988年的17.23亿元,增长了10倍。随之,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县政府自1981年开始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基本建设的投资,至1988年共投资达740万元(不包括土地价值),相当于解放后前30年的12倍。于是一座座新的文化设施拔地而起。1983年一座拥有1524个座位的集吃、住、玩、看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西南影剧院落成剪彩;1984年设有几十个活动项目的青少年文化宫和工人文化宫相继交付使用;1985年县图书馆搬进了建筑面积有2100平方的图书馆新楼;1986年文化馆大楼,新华书店大楼等文化建设项目相继建成。1987年一座环境幽雅、花草迷人的“三水文化公园”奇迹般地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运动、休息和娱乐场所;还有,芦苞祖庙、河口文塔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新进行了修复和扩建。如今每天约有3万人次在这些地方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啊,三水,这个昔日文化设施仅有一间容纳几百人的又作会场又作电影院的贫困水乡,究竟凭借什么神力建起如此多样的文化设施呢?任何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同志都会这样答道:改革开放政策是根本,县委、县政府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是关键。
  的确,该县的领导重视文化,在三水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为了把三水建成富饶、美丽的文明之乡,县委。县府把文化事业的发展看成是全县腾飞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曾多次指出:“一个开明的领导,不能只抓生产,还必须同时抓精神文明建设。而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口头上的重视或支持也许并不难,可是当你遇到人力、物力,资金等种种实际问题时,任何一个重视或支持就显得不那么轻松了。三水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总是贯穿在每项文化工作的全过程。兴建西南影剧院时,县委书记如同“设计师”一样,和施工人员一起精心研讨。修复芦苞祖庙,县长既批钱,又还多次敦促文化部门要抓紧搞好。凡是遇到重大的问题,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总是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
  正是由于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文化部门的积极执行,所以不仅文化设施搞得好,而且群众文化活动也十分活跃。群众文艺创作更是出类拔萃。大型话剧《三对恋人》、诗歌《故乡》等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获奖文艺作品连续问世。三水诗社、奋飞文学社等几十个群众文化团体和《肄江》、《西南文艺》等十几种群众文艺刊物以及有200多人的群众文艺创作队伍正在县里崛起。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对联、插花、盆景、根雕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异彩纷呈。
  三水,这座刚刚兴起的“文化新城”,宛如一颗璀灿的明珠,她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圆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