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志大才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5329
颗粒名称: 切莫志大才疏
分类号: I269.7
摘要: 本文讨论了青年朋友在参加工作后,如何处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实现自己的大志。
关键词: 青年 工作 差距

内容

一位青年朋友新近参加工作,单位分配他管一些具体事务,他总觉得不称心不如意,一见面就发牢骚,数落单位“不尊重人才”。
  中国读书人受儒家学说的熏陶,每每“以天下为己任”,立大志办大事,形成东方知识分于特有的价镇观。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撰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反映。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许多知识分子具备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当担任一定职务时,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人民多办好事;当身处逆境时,安贫乐道,不同流合污;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时,敢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种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一项宝贵精神财富。
  立大志办大事,是青年人应有的抱负,但大志要和刻苦实践结合,从具体小事做起,不断充实自己,掌握与大志相符的真实本事,否则,志大才疏,反为误事。三国时代蜀汉马谡就是一个例子。马谡熟读兵书,满口韬略,其实没有真才实学。诸葛亮兴兵伐魏,他自告奋勇把守战略要隘街亭,但他只知拘泥兵书,不听忠言,错误地布阵,结果街亭失守,导致北伐失败,自己也身受极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才实学是在刻苦实践中点滴积累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大志不过是空中接阁而已。
  要使才足以济其志,最好的办法是深入实际,在复杂错综的社会问题中验证、修正、丰富书本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才干。明宣宗时,江南地区田赋逋欠严重,朝廷特派周忱任应天巡抚,总督税粮。事有凑巧,周忱刚上任就碰到苏州府秋粮歉收,有的人欺负他一介书生,给他起个“周白地”的绰号,讥讽他管辖的是一片荒地。周忱并不气恼,笑着说:“今年呼我周白地,明年教汝米铺地。”他先采取措施恢复生产,翌年即夺得丰收,在这基础上,深入调查。了解民情,实行了一系列田赋改革,压制豪强地主的特权,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不但年年完成田赋上缴,而且地方积存大量余粮,办了许多公益事业。周忱也在实践中磨炼成封建时代有数的理财专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诉人们,初出茅庐的青年朋友,不能眼高手低,不要鄙薄具体事务,记住古人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寒朔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