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采用国内首创新技术繁殖脱毒金冠马铃薯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4961
颗粒名称: 中山市采用国内首创新技术繁殖脱毒金冠马铃薯种
分类号: S5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山市生物工程厂采用国内首创新技术,通过脱毒马铃薯种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开发,培育出金冠马铃薯种,解决了马铃薯种问题。该品种品质优良,丰产性能显著,适合我国南、北方以及中原地区栽培,深受农民喜爱。该厂通过总结经验,及早动手,计划今年繁殖原原种800万粒,北繁种薯100万公斤,可种植1万亩金冠马铃薯。
关键词: 中山市 繁殖 马铃薯

内容

中山市生物工程厂采用国内首创新技术,加速培育、繁殖脱毒的金冠马铃薯种,以实际行动,支援农业,夺取今年农业生产大丰收。
  马铃薯是一种营养丰富、粮菜兼用作物,也是多种副食品的主要原料,每年用量很大。我国种植马铃薯已有悠久历史,中山市库充乡马铃薯早已闻名海内外。但是,由于病毒和品种退化等原因,使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达不到出口的要求。以往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从荷兰进口马铃薯种,经济上很不合算。为了解决马铃薯种问题,中山市经济作物管理总站于1986年引进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成果,设立专门场地,进行脱毒马铃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开发,所繁殖的原原种于1987年上半年送往我国北方繁育,所产的种薯在当年秋、冬季提供给农村种植,1988年春季收获,亩产1500——1700公斤,比当年当地原来种植的品种增产50—60%,有的高达70%以上。通过三年时间的实践证明,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的金冠马铃薯是一个品质优良,丰产性能显著的新品种,全生育期80—85天,且结薯集中,薯形椭圆,芽眼少而浅,黄皮黄肉,块大整齐,商品率高(大、中薯占85—95%),淀粉含量12—14%,品质好,抗青枯病和花叶病毒强,适合我国南、北方以及中原地区栽培,在不同类型的土壤条件下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性状,深受农民喜爱。最近被评为中山市1988年度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8年,脱毒马铃薯种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开发项目纳入广东省高技术、新技术产业开发项目计划(即“火炬计划”),由省、市科委、中山市经济作物管理总站以及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在中山市设立生物工程厂进行实施开发。该厂占地面积16亩,已建一幢720㎡的工厂大楼,地面设5亩左右的简易育苗温室,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即以植物生长点部位基本无毒的原理,采用马铃薯茎尖生长点培育出脱毒种薯进行繁殖。其繁殖程序为:茎尖单细胞繁殖→脱毒原原种→原种→1级种→生产用种。育出抗病、高产、优质、商品率和出口创汇率高的金冠马铃薯种,提供给大田生产使用,解决我国南方马铃薯严重退化,种薯长期靠北方及从国外引进的做法,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的负担。1988年繁育原原种300万粒,北繁种薯15万公斤,冬种大田面积3000多亩。今年中山市生物工程厂通过总结经验,及早动手,落实措施,计划繁殖原原种800万粒,北繁种薯100万公斤,这样,该市今年冬种金冠马铃薯面积可发展到1万亩。现在,生物工程厂的科技人员、生产工人全力合作,紧张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完成科研、生产计划。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卢润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中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