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这东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4929
颗粒名称: 语言文字这东西
分类号: H021
摘要: 这篇文字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朗读和写作时出现的语言和语法问题。她常常发生规律性走音,在作文中也经常将方言口语直译成汉语普通话。作者指出,我们的地方特色在语言和语法上与汉语规范之间存在一定难以逾越的差距。作者举例说明了一些错字和误用的情况,认为在文字方面应该更加认真、严谨,以避免错误的发生并避免给孩子们带来错误的教育。
关键词: 小女孩 语言问题 方言口语

内容

在为一亲戚的小女孩作辅导时发现,她在朗读时发生规律性走音,而且作文时常常把方言口语,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直译”成汉语普通话。
  我们在语言和个别语法程式上的“地方特色”,与汉语言规范保持看短时间内尚难逾越的距离,这一点在一些文艺作品里已有所反映,相信“鸡稀饭”的故事在城区也不少人知道。语言这东西比校复杂,暂且不论。但文字方面,如果认真一点,严谨一点,有些差错总不难避免的。
  在汾江中路,某大厦开设了桌球室,富丽堂皇的门面上却写着“卓球”字样的招牌,当然,那些打球的人断不会以为这“卓球”是与“桌球”有什么不同的玩意儿,因为透过茶色玻璃,可以看到桌球台端端正正的放在那里,实物与名称一一对应,误会不了。但我还是觉得应该给这“卓”字加上一撇一捺为好,免得在这种公开场合向我们的小朋友进行耳濡目染式的错字教育。
  汾江路是我市第一条新辟的主干马路,笔直、开阔、壮观,沿路有些墙壁写上了广告。有一幅多处重复出现的广告文字称山紫旧货市场经营“像俱”等商品,这“傢”与“家”的某种意义相通,还说得过去,但“具”.字加上了单人旁,已跟原字的意义完全不同了。可见这种想当然式的随意“创作”,不但会使非专业人士一头雾水,还可能使一些常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感到十分尴尬。
  如果尤是把“生肉”、“麻肉”两个词写给你看,你大概会把“生肉”理解成“没有煮熟的肉”,把“麻肉”理解成“肉麻”的书写顺序差错,其实这是一些副食品店对花生仁、芝麻仁的“专有名称”。难怪社会舆论不时向工商行业呼吁,要求把商品名称书写准确,不要经常出现白字商品。历数的弊处不少,如增加顾客认识满品的困难,写在发票上增加报销的麻烦,等等。尚未被提到的弊处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如前面所提及的那样,这种不负责任的随意行为,对我们本来难度就很大的文字基础教育,产生微妙的负效应,一但扩散,泛滥起来,可能要花多倍的气力去纠正,纠正不了的,可能会出现更多因把“乌”写成“鸟”而给国家带来十多万元损失的事件。 “语言文字这东西、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一成,就有一定的规乱地“自成一家”可能就是他自己。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韦化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