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第三种华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4703
颗粒名称: 峇峇——第三种华人
分类号: K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峇峇人文化融合了华人文化和马来文化,包括婚姻传统、食物、语言等方面。在语言方面,峇峇人主要使用受福建话影响的马来话。为了保留「峇峇——惹娘」文化,峇峇人在1984年开设了一所博物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广旅游。在博物馆内,可以看到许多中国式古老家具和摆设,但细看之下又融合了维多利亚和荷兰色彩,以及一些西方文化元素,使这个「峇峇——惹娘」文化更加独特。
关键词: 佛山市 华人

内容

华人散布世界各地.有人称汽第一种华人是国内的中国人及港澳同胞,第二种华人是侨居海外的华侨,而第三种则是居于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峇峇人」。
  马来西亚「峇峇——惹娘」博物馆负责人曾金礼表示,在一四四〇年中国明朝时代,第一批华人来到马六甲生活,并与本地的马来西亚女子结婚,他们所生的孩子,男的叫作「峇峇」,女的就叫「惹娘」。他说,峇峇人为了保持华人的文化.所以规定峇峇必须与娘惹结婚,不能跟马来族女子通婚。不,过至近几代,这种传统已开始消失了,因为二十年代始,更多的华人往马来西亚谋生,峇峇人便与华人通婚,所以峇峇人的人数已越来越少,现时只有约五千人,同时峇峇人已被中国人同化了。
  峇峇人文化既保存很浓的华人色彩,亦渗有马来人色彩。峇峇人根据马来人的婚姻传统,是男家嫁到女家。在食的方面,峇峇人是以马来食物为主,用手吃饭。另一方面,峇峇人又保留拜祖先、采用传统的中国式结婚仪式,及中国化的家具、碗具,遵守传统的中国礼节等等。
  在语言方面,峇峇人大部分不懂华语,日常生活通常是讲一种受福建话影响的马来话。
  峇峇人曾享有五百年的辉煌历史,自二次大战后,目本占领马来西亚期间,很多峇峇人都跑掉了,由这时起,峇峇人便开始没落。现时较出名的峇峇人有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为了保留「峇峇——惹娘」的文化,峇峇人自一九八四年开始在马六甲开设一所博物馆,该所博物馆既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亦为马来西亚政府推广旅游。
  在「峇峇——惹娘」博物馆内,陈设了很多中国式的古老家具及摆设,但细看之下,又发觉其设计带有很浓重的维多利亚及荷兰色彩,尤其是一些座柜及椅子,上面均雕上狮头及鹰像。即使是先人的神位,亦放上对类似丘比达像的灯台。在厨具及妇女衣服方面,又有不少马来色彩。
  由于曾有不少外国人居住于马六甲,故此以中国文化为主的「峇峇——惹娘」文化亦混杂了西方的文化色彩。使这个「峇峇——惹娘」文化更加独特。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