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贫对象到农民企业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4687
颗粒名称: 从扶贫对象到农民企业家
其他题名: 记大江绢花厂厂长潘满祥
分类号: F3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江绢花厂是一间个体独资经营的半机械化的家庭工艺小厂,产品为南海县里水镇大江绢花厂制造。厂长潘满祥是一位农民企业家,工厂依靠党的政策、勤俭和父子合作,发展迅速,年产值达到40万元,雇有40名工人,产品远销各地。
关键词: 佛山市 农民企业 经验

内容

春节,我把从南方大厦买来的绢花,喷上花露水,插在花瓶上,几可乱真。客人来访,三两句拜年语之后,话题便转到绢花上来。
  诗友陈昌说:“这是南海县里水镇大江绢花厂制造的。”在座的客人听了,都惊讶起来,为我们家乡能生产这样高贵的产品而自豪,并引发了我前往参观的念头。
  大江绢花厂是一间个体独资经营的半机械化的家庭工艺小厂。我们踏进厂门,看到的厂房是一间两进深的旧祠堂,门口挂着一个大江绢花厂的牌子,除了堆放在祠堂门口的原料和杂物之外,没有任何装饰。祠堂内是一间大型的综合车间,设备挤得密密的而又极有条理。它按折布、冲料、药浸、染色、晾干、定形、穿花、包装等八个工序排列,分班组进行生产。
  厂长潘满祥带我们进入接待室。那接待室只有15平方米面积,除了几张藤沙发和一张办公桌之外,就是厂的部分产品和杂物,地方狭小,远远未能适应生产的需要。室内唯一令人注目的是墙上的一面锦旗,上写着“真诚合作,携手前进”,下款是南方大厦批发商场。从这面锦旗可以推想,大江绢花厂的产品,定是市场上的热门货。
  我坐在接待室的沙发上,细细端详着这位农民企业家、大江绢花厂厂长潘满祥,他那和悦的面容,精明的眼睛,莫不透露出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穿一件浅灰的上衣,衣上散发出造绢花时所用的药的气味,染上几点染花时偶尔洒在身上的颜料。
  几句寒暄之后,我就对他说:“潘厂长,你现在真是大展鸿图了。”
  “什么,这不过是三中全会的光芒,在我身上的一点儿拆射而已。要不是今天的政策好,恐伯我现在仍是一个扶贫的对象呢!’潘厂长回答我。我知道他今天能当上厂长,对党自然是感激的,但他对过去的贫困也没有忘怀。
  “你很有本事呀!能独资办起厂来。”我赞叹道。
  潘满祥听了我的话笑了。他一边抽着烟一边说:“村内的人,说我从超支到万元户,真有本领,我的本领在哪儿呢?不过是依靠党的政策,加上勤、俭和父子合作而已,有什么本领?”
  的确,绢花厂是潘家父子通力合作,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办起来的。大江绢花厂始办于1984年,当时借祠堂作厂房,投资16万元,边办边增添设备。初办的头两年,利润极微,某些品种甚至要亏本,但由于他摸准了市场信息,加上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都依靠他在香港的老襟支援,县、镇侨联又大力支持,使各项设备得以顺利进口,因而业务也逐渐发展起来,使产品跻身于各大商场,与其他老厂的产品相竞争。
  “你过去是超支户,办厂的资金从何而来?”我继续问他。
  “三级支持得来的。”
  “哪三级呢?”我有点疑惑不解。
  “是侨联、镇政府、村委会。当然,也有亲戚朋友的支持。”厂长直截了当的回答我的提问。
  “潘厂长,你现在可是个万元户了。”
  潘厂长听了这一句,捻着胡子,哈哈大笑起来。
  他这一笑,我才恍然大悟,他一年的盈利哪止万元!1988年,大江绢花厂的年产值巳达40万元,雇有40名工人,产品近销广州、佛山,江门、韶关,远销广西、湖南、浙江、新疆等地。
  潘厂长的笑声久久回荡着,象大江绢花厂的朵朵绢花,飞扬到南海城乡,进入千家万户……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霜筠
责任者
潘满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