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4452
颗粒名称: 山乡新貌
其他题名: 南海县松岗镇塘联村散记
分类号: F326.6
摘要: 这篇文章以南海县松岗镇塘联村的发展变化为主题,通过描述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展示了塘联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以实际的事例和细节描写山区的变革,如灌溉设施的改进、绿化面积的增加、工厂和楼房的建设等,同时也涉及了塘联村的教育改革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乡村经济 改革开放 南海县

内容

塘联,位于南海县松岗镇的最西面,距松岗十二里,是丘陵区,有2600村民,六个自然村象六颗闪光的珍珠,分布在那绵延起伏的山谷中。
  过去,贫瘠、荒凉、穷困这似乎都是山区的形象,塘联村亦不例外。但是在今天,这样的字眼在塘联的史册上,已经被淘汰了。
  塘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那些岗顶上是光秃秃的,一场大雨,山上的泥土沙石就冲刷下来,把坑田梯地冲坏。如果三天不雨,又地裂苗枯,如今不同了,山岗上排灌站星罗棋布,灌溉渠环山缭绕.只要机声一响,哗哗的流水便走入梯地。往日的荒山已披上绿装,一片片高大茂密的树林错落覆盖,苍茏翠绿,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美化了山区的自然环境。据村负责人袁志文介绍:全村成林面积达1020亩,平均每人0.4亩。这样的绿化面积,在松岗镇是名列前茅的。往日怪石嶙峋、杂草丛生的山腰坡地,已种满了荔枝、柑橙等果树。
  过去,山里有很多人连工厂是什么模样儿未见过,偶尔开来一辆汽车,也会引起人们驻足围观。可是如今,塘联村私人购买的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在山间的公路上日夜奔忙。至于工厂、楼房,更是象山间竹笋,日益增多。且看下面这一个例子。
  塘联镇武岗的山脚下是一块小盆地,从一九八六年到现在,仅仅三年多的时间,竟发生了神奇般的变化:两排高大的楼房矗立在公路的两旁。南面是厂区,有拉丝厂、电镀厂、冶炼厂、织造制衣厂等,座座相连;北面是办公大楼,卫生站、信用社、商店、小食店等新建筑依次排列,新颖别致。有谁想到,这里几年前还是放牛的洼地,如今竟成了工业经济综合发展的开发区。倘若初到此地。如果不是周围的山影映入眼帘,还不知道自己是置身于山区中哩!
  七十年代初期,该村近二百个小学生是在村中一间半边拴牛,半边做课室的破祠堂里念书的。课室瓦破地烂,闷热黑暗。现在新建的塘联小学,占地面积二千多平方米,一幢两层的教学大楼,有教室、体育室、阅览室、教师宿舍,宽敞明亮。操场四周那七十二米的花基上,红花点点,绿枝摇曳,白兰花、米兰花喷出醉人的芳香。整个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吹绿了塘联的山野,扬起了塘联集体经济的风帆,也吹暖了塘联每个农家。
  现在,塘联人充分发挥山区地多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泛开拓致富门路,顺应商品经济发展规律,注意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商品供求情况,把握种植季节。因此近几年来,他们的农副产品四季不断,旺季质优、淡季不淡。西瓜、萝卜、豆角等经济效益大的作物在广州、大沥等市场上颇受青睐。一季收入三五千元的人家在塘联巳经是很平常的了。去年,人均收入逾达1400元。
  大扎的钞票到手,使山里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新的深刻的变化。
  如今,村里年轻的农民的穿着不亚于城里人。餐中之食,已由蛋类、鱼肉替代了昔日的腌菜、芋头之类,就连每天的早餐也讲究起营养功能了。村里两层、三层的楼房比比皆是。昔日的低矮的瓦房有的用来堆放柴草、农具、杂物。新建的楼房款式新颖,高大宽敞,布局讲究。过去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在今天的塘联已逐渐改变了。电视机、收录机等高档家用电器也同样普及到各个家庭。每当夜幕降临,只见一家家男女老少在那清晰的荧屏前。在那优美和谐的旋律之中共享天伦之乐。
  时下,在乡民生活中变化最突出的可谓是“摩托热”了。一万、八千元的摩托车已陆续进入乡民的家庭。据统计,全村私人购买的摩托车已达到172辆,平均每3.5户一辆。
  山区变了,塘联变了!变得快,越来越富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万世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
松岗镇
相关地名
塘联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