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入教师名册的老园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3622
颗粒名称: 一位不入教师名册的老园丁
其他题名: 访三水「育才」补习班创办人黄果樑
分类号: G412.4
摘要: 文章介绍了黄国樑老师在三水县开办了育才补习班,并为数百名学生提供教学辅导。黄老师自己曾是高校助教,但为了实现自己的教书育人理想,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回到故乡开办补习班。他不收费或减免费用,积极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为学生购买参考书籍。黄老师的辛勤付出和赤诚之心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尊重。
关键词: 黄国樑 育才补习班 教师

内容

在三水县教育局的教师名册里,找不到他的名字,但四乡的百姓却一声声的亲切地叫他「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慕名前米的辛莘学子络绎不绝。这位编外老师是谁?他就是开办「育才」补习班,十多年来教诲数百弟子——在校补习生和待业青年自修生,年近八旬的黄国樑老先生。
  最近我们访问了他。显然他所做的事在别人看来是那么平凡,然而透过它,可以看到一颗赤诚之心。
  黄国樑原籍三水芦苞镇。早年他曾步履艰难地踏入过上海的高等学府,也曾在广州的某学院任过助教。一九四六年,他移居香港。尽管这时他已跻身上层社会,家有高级轿车和佣人,可他却不安现状,寻机觅途,以践「执教报国」之志。一九五四年初,黄国樑终于变卖所有家产,携同妻子潘慧贞毅然返回广州。登记求职,被分配到南海县南庄乡,先后当上生产队记分员与扫盲员。但他对此毫不计较,干得十分出色。可是后来,他由于「海外关系复杂」,被当作「清理对象」了。
  一九六〇年,黄国樑回到故乡芦苞镇。夫妻俩相濡以沫,打鱼捞虾为生。在「十年动乱」时期,他又被戴上「特嫌」帽子。进了「牛栏」,但他仍没有放弃教书育人的理想。盼望着有一天走上讲台.
  这一天终于到来,但来得太晚了。
  在党和政府为黄国樑平反之后,他巳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不可能走上正规学校的讲坛了。于是他到新华书店领些图书在街边出租,以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和青少年的接触中,黄老想到:「四人帮」摧残文化教育事业,不少中小学校满目疮痍,自己何不利用在中、英文与数学方面的知识「根底」,开办一个课余补习班。他的想法得到贤妻的支持。一九七七年秋,老俩口拿出节衣省食而积蓄下来的三百多元钱,办起了「育才」业余补习班。消息传开,一些就读于小学、初中的学生纷纷前来报名补习。每天从学校下午放学到晚上八时,黄老按不同年级分成若干班次,学生缺什么补什么;共同难题上「大课」,个别课程开「小灶」。学生的各科成绩,普遍得到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黄原来各科成绩很少及格,在黄老循循善诱之下,补习不到半年,却变成没有一科是在八十分以下的。为了不致于增加学生负担,影响学生的休息,黄老妥善安排补习时间,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育才」越办越兴旺,许多家长都乐意把子女送来补习。对此,黄国樑激动得老泪纵横。人世间,哪有比「被人理解」更为可贵的!
  黄国樑没有子女,他把爱都献给了他的学生。十多年来,经他扶掖的弟子有三、四百人。由于基础好,他们当中有人后来考上大学,有的成为高材生,有的在工作单位成为骨干。黄老坚持「三不收费」:来补习没提高成绩的退回学费;家境困难者免费;成绩好的给予奖励,免收学费。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他购买大批参考书赠送给学生阅读。仅从去年六月至今,他就为此花掉三百多元。学生小梁原来贪玩厌学,在校经常缺课,学业成绩很差。进入「育才」后,黄老一方面给他开「小灶」,一方面上门访问,同家长一道做小梁的思想工作。用讲事例、说故事的办法诱导他树立勤奋学习思想。结果,小梁前后判。若两人,在校考试成绩跃居全班前六名。来补习英语的女学生小王,年纪小,住家远。黄老专门为她开了一个「特别班」,从备课、辅导到指点作业,都是「一对一」地进行,还特别为她绘制了二十多张英语的图表。另外,他还担负起护送小王回家的义务,风雨不改。每天晚上,黄老师利用路上的时间用英语与她练习对话,一直送到家门口。
  黄国樑有位妹夫,现任「荷兰」寿星公炼奶全美(国)代表」。他曾多次提出要把两老养起来;但每次都被黄国樑谢绝了。黄国樑为何这样?他的一首抒怀言志小诗作了很好的回答。诗曰:
  历尽沧桑教益多,雄心更固爱山河。
  想到白头心倍切,愿将余日献英雏。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宗会
责任者
李日光
责任者
黄乃刚
责任者
黄国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