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影片的三个侧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3612
颗粒名称: 台湾影片的三个侧面
分类号: J905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上海举办的「台湾电影观摩研讨会」,并总结了与会者对台湾电影的共同感受和观点。台湾电影被认为具有民族性、时代气息和乡土味,以及文学性的特点。与会者呼吁加强两岸电影交流,并建议成立海峡两岸电影艺术研讨会,以促进两岸电影工作者的互动和共同进步。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民族性 时代气息

内容

去年十月初,由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电影资料馆、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在上海联合举办了一次「台湾电影观摩研讨会」。会上多数同志的共同感受是:「台湾电影寓意性强,平实、自然、纯朴、流畅。」
  这次观摩的台湾影片有:《稻草人》、《新娘与我》、《同班同学》《我是一片云》、《玉卿嫂》、《国父传》、《圣战千秋》、《风柜来的人》等十部。
  与会者认为台湾电影在思想内涵上有一定深度、耐看,综合起来有三大特色。
  一是台湾影片坚持民族性。台湾受西方的影响,比起大陆来时间更长、更早,但他们坚持着强烈的民族性。正如上海市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姚国毕说的:「台湾有的电影表现了对祖国之恋,家乡之情;有的表现了民族振兴精神。象《圣战千秋》、《国父传》这样较好的影片很能动员群从、组织群众,在历史题材的处理上,注意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辩证统一,值得借鉴。」
  二是台湾影片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浓烈的乡土味,从表演手法上看,台湾电影非常生活化,演员完全进入角色,亲切自然,易于接受。象《稻草人》这样的电影,看起来轻松愉快,充满喜剧气氛,实质上是民族的悲剧。我们的国民既勤劳、忠厚,但也有愚昧无知之处,看了令人心酸,发人深思。
  三是台湾电影的文学性,人情味比较浓,象《玉卿嫂》《我是一片云》了,在人物塑造和对话处理上,文学水准很高,说明原剧本的基础甚好。
  这次观摩的台湾电影,毕竟是一部分,一个侧面,看不到台湾电影的全貌,一位同志说:「今后需要交流,特别是双向交流。」有人还建议成立海峡两岸电影艺术研讨会,定期聚会研讨。台北、香港什么地方召开都可以,让海峡两岸的电影工作者坐到一起,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我们深切愿望;河海两岸电影界联合之日,必是中华民族电影事业繁荣昌盛之时。我们热切希望这一倡议早日得到实现。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维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