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青年婚礼面面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3171
颗粒名称: 水乡青年婚礼面面观
分类号: C91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顺德县青年的婚礼观念和婚礼习俗。文章通过描述三个镜头展示了不同的婚礼形式,包括录像婚礼、富家女出嫁和婚嫁奇观等。文章指出,一些青年会选择录像婚礼来记录婚礼场面,这种形式比传统的酒席更有价值。富家女出嫁通常会用平板车送嫁妆,这种形式虽然够气派,但也存在浪费的问题。文章还提到了一些人会选择在婚嫁时拍摄沿途的精彩镜头,这也可能造成交通阻塞和浪费。最后,文章提出了建议,认为俭朴是美德,应该将婚礼费用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 佛山市 水乡青年 婚礼

内容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报章,时下羊城青年结婚,十对有九对的费用是超过万元的。万元,在如今并非个个都腰缠万贯的青年当中,确实不是个小数目。有的青年为此而甘做“梁上君子”,也有的人为此而负债累累,勒紧裤带过日子
  是的,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谁都希望自己的婚礼办得有意义、有价值。应当承认,传统的婚礼正面临着新潮婚礼的冲击。美国的“闪电式”婚礼,上海的“舞会”婚礼,以及现在方兴未艾的录像婚礼,无一不在吸引着众多的青年。那么,在改革大潮中的顺德县青年,他们的婚礼观是怎样的呢?
  镜头之一——
  公元一九八九年元月十六日这天中午,在北滘镇林西路上缓缓驶过两辆小车和一辆“农民车”。“农民车”在前头开路,车厢里有人正扛着录像机对着后面两辆小车。还不时传出一阵阵“劈里啪啦”的鞭炮声,路人见状,纷纷驻足观看。
  是在拍电视吗?不是,那是迎亲的车辆。
  新郎小陈是我的朋友,某厂的团干部。那晚,我参加了新郎新娘的婚礼晚会。小陈既不摆酒、也不宴请亲戚,只是邀请厂的领导和知心朋友欢聚一堂,畅叙心怀。晚会气氛相当热烈,厂长提议在座的每个客人都给新郎新娘来个祝贺。于是,有人唱歌,有人朗诵爱情诗,还有的人即兴表演小品……这些精彩的节目,都被一一摄进录像机里。
  待客人走后,我把他拉到一旁,问道:“喂,你小子真够浪漫,总共要花多少钱?”
  他笑着答:“你别担心,最多不超过一千。我原来准备摆酒的,算一下将近要花八千元。于是,我改变了主意,租了录像机来助兴。不过,亲戚们都笑我寒酸,我才不管那么多……”
  的确,花几百块钱就能把婚礼场面录下来,永作纪念,当然比办酒席更有价值。
  镜头之二——
  一九八八年腊月二十四日晌午时分,在北滘镇某村公路上,出现了一支“送货队伍”,全是女性和小孩,清一色的手推平板车。一打听,才知道是某村砖厂老板长女出嫁,这支“娘子军”是负责送嫁妆的。我碰巧经过,算了一下,一共8辆平板车,十六件嫁妆。什么洗衣机、彩电、电风扇、红木家具……路人驻足观看,有人竖起拇指说“够气派”,有人露出不尽的羡慕,但更多的却是茫然。这十六件,少说也要五位数字,看来这个砖厂老板一定是腰缠万贯,非等闲之辈。而这样为女儿送嫁妆也可谓独具匠心,不用汽车送,只用手推车,这样够“透明度”,够气派……
  象这样的富家之女出嫁毕竟还是少数,但有彩电、单车等随嫁的,却大有人在,这些青年姑娘多是用平时积蓄的钱买的嫁妆。据说有的姑娘为了充门面,竟向男方要钱办嫁妆。许多姑娘都说:“人生就这么一次,要是没有几件东西陪嫁,别人会笑你吝啬的。”我认识的姑娘小A,芳龄已过,拍拖已三年,问她为啥还不结婚,她却振振有词地说:“嫁妆钱都还没有挣够,怎么出嫁?”
  镜头之三——
  一次出差,在伦教镇十字路口,目睹了一场婚嫁奇观。那天下午一点多钟,伦教镇十字路口突然交通阻塞,汽车排成长龙。原来是一支迎亲车队驶过,引来不少路人围观。这次迎亲,新郎官也算想到了绝招,据说,他请来了镇上最有名的摄影师,把沿途最精彩的镜头一一拍摄下来。这样,在人多车多的十字路口,自然成了拍摄的焦点。为了吸引更多人围观,迎亲车队故意慢慢驶过十字路口,摄影师则在一旁不停地拍摄着。交警以为发生了车祸,风风火火,一路响着警笛过来。一看才知是迎亲车队,哭笑不得。只得催其快快驶过。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不叫浪费,因为自己有大把钱,花它一万八千“湿湿碎”,无需大惊小怪。如果这样想,便错了。俭朴是美德,把吃喝的钱和无谓的庞大迎亲费用花在扩大再生产上或者公益事业,不是更好么?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宗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