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遗体还能长期保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2575
颗粒名称: 列宁遗体还能长期保存
分类号: R322
摘要: 这篇文字简要介绍了苏联为保存列宁的遗体所做的努力。苏联采取了解剖学和生物化学处理的方法,通过精心处理遗体皮肤,使其在常温下保存,并定期进行观察和维护。尽管没有东西能永久保存,苏联仍然努力保护列宁的遗体,并定期检查其状态。
关键词: 苏联 列宁遗体 解剖学

内容

四月初,又一场春雪,记者同几千名苏联入一起,排着长队,缓步走进列宁陵墓,列宁穿着黑西服,安详地躺水晶棺内,面容清癯,神色安详,犹如在紧张的工作后小憩片刻……
  65年来,是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1亿多名瞻仰者成功地保存了革命导师的慈祥遗容?列宁遗体能否永久保存?
  《真理报》5日发表的文章回答了这些问题。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苏联人要求尽可能长期保存遗体供后人瞻仰。3月25日,苏联政府公告决定采用现代科学能办到的一切措施.尽可能长期保存遗体。次日,解剖学家沃罗比约夫和生物化学家兹格尔斯基进入木制的临时陵墓,执行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委托。
  起初,在当时提出的多种方案中,选中了老革命家、工程师克拉辛的方案:用循环冷空气制冷保存遗体,但这样会影响遗容,只好改用解剖与生物化学处理法。沃罗比约夫和兹格尔斯基带领几名助手接连工作了几昼夜,一平方毫米接一平方毫米地认真处理遗体皮肤,终于做到能在空气中常温保存遗体,又不致影响外观。
  此后,逐日观察遗体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重任落到了这两位科学家的肩上。1932年,沃罗比约夫去世。兹格尔斯基于1939年建立特种实验室,以积累保存遗体的经验和培养专家。
  在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苏联有不少人无故被捕并受迫害。1952年,这一命运落到了兹格尔斯基身上。虽然在斯大林逝世后,兹格尔斯基即被释放和平反,但身心受到摧残。于次年谢世。
  列宁墓一周开放3次,每次3小时。逢开放日。不论是烈日当空,还是零下40摄氏度严寒,参观者队伍总是长达数里。
  苏联卫生部生物结构科研室主任杰博夫说,增加开放时间虽可让更多的人瞻仰遗容,但会影响遗体保存。
  说起能否永久保存遗体,杰博夫认为,世上没有永恒保存的东西。目前,苏联欧府专门委员会每4-5年仔细检查列宁的遗体,最近一次检查是去年,结论是:良好,没有损坏的征兆。杰博夫说:“我们尽一切努力,争取遗体能保存数百年。”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列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苏联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