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装点了古陶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2400
颗粒名称: 他装点了古陶都
其他题名: 记市陶瓷工贸集团公司总经理周棣华
分类号: K87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市石湾镇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制陶历史的陶瓷产地。石湾的陶瓷产品如南派琉璃和石湾公仔享有盛誉。然而,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生产手段落后,石湾陶瓷行业遇到了困境。为了改善状况,佛山市委决定派遣周棣华担任陶瓷工业公司经理。周棣华利用国外考察的经验,引进先进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石湾陶瓷工业取得了成功,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关键词: 石湾镇 制陶历史 陶瓷产地

内容

佛山市石湾镇,是一个具有一千三百多年制陶历史的「南国陶都」。千百年来,石湾生产的「南派琉璃」,装点了我国「两广」和东南亚国家、香港、澳门的不少寺院、庙宇、宗祠等古建筑;「石湾公仔」(即陶塑人物)更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不少人喜爱玩赏和收藏的民间艺术品。
  石湾陶瓷行业的优良工艺,代代相传。然而,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落后生产手段,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九七九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五千五百五十六元。
  进入八十年代,国外陶瓷工业迅猛发展,石湾生产的传统陶瓷产品,很多已经不适应市场需要,而市场需要的,限于设备能力又不能大量生产。部分企业因此而陷入困境。
  就在这个时候,佛山市委决定,派周棣华重返石湾,任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经理。
  从一九五二年十二月起,周棣华在石湾陶瓷行业工作过十七年,颇有建树。这回「重操旧业」,人们都想看看自一九六九年调到市里,担任过佛山市科技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经委、计委副主任和中共佛山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的新任经理,有些什么「新招」?周棣华上任后最初几个月,常常下厂搞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到石湾买彩釉砖的人,总是因为供货量太少而失望地离去。
  原来,早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石湾有两家陶瓷厂,根据香港商人提供的名叫「意大利砖」的彩釉砖样板,试制成功了我国大陆第一批彩釉砖。这种新兴建筑饰面材料一投放市场,很快就受到客户欢迎。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停产一部分滞销产品,转产市场急需的彩釉砖呢!」周棣华的想法与大多数陶瓷厂的厂长们不谋而合。
  可是,采用手工操作十五吨小压机冲压成型;用匣钵装着放进隧道窑烧成的落后生产方式,产量低、能耗大,并没有给转产以后的七家陶瓷厂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可幸的是,石湾传统的工艺技木,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鲜艳夺目,可与「意大利砖」相媲美。特别是当这产品首批四十万块出口到香港和后来被国内一大批高级建筑采用以后,石湾彩釉砖在市场上更加走俏了。
  市场看好,但生产落后。这一尖锐的矛盾,自然、集中到领导班子里。
  「出路在哪里?」正当周棣华苦苦思索的时侯,他掌握到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生产彩釉砖设备很先进,而且彩釉砖的产量、质量、品种和出口量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信息。
  「出国去看看。」周棣华把这个想法提出来,就有人议论:「听说外国的设备都是电脑控制的,你周棣华能学人家吗?」「我们石湾有一千多年制陶历史,外国才生产了多少年,有什么好学的?」「就算把外国的设备买回来,用我们的原材料行吗?」
  但是,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都支持他。他想,有人怀疑,有人反对,正好丰富了出国考察的「题目」。
  一九八一年九月,他带领七名工程技术人员赴意大利,西班牙考察终于成行。一个月跑了两个国家,掌握了大量技术资料。他们白天看,晚上在旅馆消化、画图。带去的原料在意大利一家公司进行了半工业性试验生产,果然质量超过国内标准。这使周棣华一行兴奋不已。
  回国以后,周棣华的考察成果报告会,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同是生产彩釉砖,国内每千克制品耗能五千大卡,国外是七百大卡;国内采用隧道窑烧成,生产周期是二十六小时,国外采用辊道窑,只需五十分钟,光是这两个方面的对比,足以激发了中国陶瓷工人进行技术改造的决心。周棣华提出了两项建议:一是,利用外资全线引进一条彩釉砖自动生产线。二是,设备到了以后,边安装边消化吸收,用消化吸收后制造的设备,给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他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一九八二年春节后,周棣华和他的同事,与意大利一家公司,经过十几天艰苦的「讨价还价」的谈判,逐项算帐,终于达成了协议,以补偿贸易方式,全线引进一条年产三十万平方米彩釉砖自动生产线。
  一九八三年春天,设备陆续运抵石湾。周棣华亲自领导和组织了安装和消化吸收两个小组。安装小组边干边学,千方百计弄通了整个生产流程。消化吸收小组利用安装空隙,人家下班他们上班,研究球磨机和辊道窑。整个研制过程几乎和设备安装同步进行。他们没有照搬外国设备的设计,而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大型球磨机,引进的是压缩空气制动,这样就要增加一台压缩机。他们就改成机械制动。引进的辊道窑是烧煤气的,而石湾的窑多是烧重油的。他们就改成烧重油。
  一九八四年六月,当引进线还没有投产,消化吸收小组研制的半隔焰燃油辊道窑就在石湾化工陶瓷厂点火投产了。同年八月,大型机械制动湿式球磨机也制造成功,安装在石湾建国陶瓷厂投入使用。两个项目均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一九八四年十月,我国首条从国外引进的彩釉砖生产线在石湾利华装饰砖厂一次点火试产成功。人们看到,从原料加工、成型、施釉、印花、干燥、烧成到检验、包装出厂,一气呵成,井井有条,干净利落。至此,周棣华领导着一万六千名陶瓷工人,开创了石湾陶瓷生产自动化的先河。党和国家领导人赵紫阳、彭真、李鹏先后都到厂视察过。这给石湾陶瓷工人很大的鼓舞。
  石湾陶瓷工人目睹了现代化设备的先进性;亲手实践了制造现代化设备的过程,他们和周棣华一样,胆子更大了,视野更加开阔了。
  一九八五年,他们又从意大利引进了一条釉面砖自动生产线。这回周棣华学「精」了。他没有全线引进。素烧隧道窑自己能设计制造,就光引进电脑控制部分:釉烧双层辊道窑我国尚没有,引它进来以便消化吸收;大型球磨机和喷雾干燥塔自己也能制造,就不引进原料加工车间的设备。这样做,锻炼了队伍又省了外汇。
  一九八六年再从联邦德国引进了卫生洁具生产线,从日本引进了彩釉锦砖(釉面马赛克)生产线、琉璃瓦生产线以及厚胎瓷生产线。
  引进一条线,改造一户厂房。石湾已经「今非昔比」了。高大、通亮的车间,外墙贴着彩釉砖或马赛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几十条高耸入云的烟囱,全然没有黑烟。今天的陶都,主要产品都用现代化设备生产。除了引进的设备以外,以消化吸收设备为主体组成的彩釉砖和釉面砖生产线,已有二十二条投产,还向外地提供了五条。一九八八年三月,「彩釉砖生产线」获得《国家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
  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进行全行业技术改造取得了成功,不仅使落后笨重的生产手段完全改观,而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新的水平。一九八六年国家经委给陶瓷公司颁发了《「六五」全国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优奖》。周棣华也荣获「广东省立功创先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一九八七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巳达一万八千六百四十元,人均创税利五千元。均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第一。产品门类齐全。一九八七年建筑装饰砖产量达二千万平方米,名列全国八大陶瓷产区之首。这一年优质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六。建设牌陶瓷锦砖、红狮牌陶塑人物,一九八三年就获得了国家金质奖。
  现在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也已经发展成为有四十一家成员企业、工贸合一、具有进出口权的经济实体——佛山市陶瓷工贸集团公司。周棣华在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四日成立的集团公司董事会上,以全票当选董事长兼总经理。石湾陶瓷工人对这位优秀共产党员所投的信任票,对他是最大的鼓励。
  (原载《企事业改革家列传<轻工卷>》。
  本报有删节。)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永农
责任者
周棣华
相关人物
赵紫阳
相关人物
彭真
相关人物
李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
石湾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