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妖」——张春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1403
颗粒名称: 「国妖」——张春桥
分类号: I25
摘要: 《「国妖」——张春桥》是1989年3月27日刊登在佛山报一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 佛山市 报告文学 连载

内容

郭仁杰被关进了上海卢湾区公安分局。在二楼的囚室里,红卫兵们逼问着他,要他交待“男女关系”问题。
  秀才最爱面子。尤其是象“男女关系”之类隐私一旦公诸于众,已经跻身于“上海市革委会”领导人之列的郭仁杰,脸往哪儿搁呢?
  据当时的档案记载:“郭仁杰要看守的红卫兵给他倒一杯开水,把红卫兵诓出室外,立即把门碰上,从窗户跳下……”
  地下顿时溅满一滩血。
  从此,张春桥少了一个政敌。
  “杀一儆百”。消息传出,那些已经扯起造反旗号的原市委写作班的秀才们人人自危,深知张春桥不是好惹的……
  郭仁杰之死,在反张之心早已坚定的人们那里,产生的不是畏惧,却是更深刻的仇恨。“四·一二”一把火,点起了堆满上海的干柴。
  《文汇报》“星火燎原”造反总部真个是星火燎原,那《十万个为什么》传单已经一再加印,仍是上海的“抢手货”。
  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个“揭老底”战斗队,刊印了鲁迅批“狄克”的《三月的租界》和“狄克”的《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刊印了李淑芳——当年的文静怎样成为“东方的摩登女士”……上海人民也学会以张春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揭起张春桥那“老底”来了。这些“揭老底”传单,一时风靡上海。
  不可一世的张春桥,仿佛成了泥足巨人,风一吹,就要倒了。
  一连串的新消息,通过“244”传入张春桥耳中:《文汇报》印的《十个为什么?》已发向全国各地:华东六省的省报都向《文汇报》看齐,要在四月十三日头版头条转载《北京日报》四月七日社论,而且《解放日报》居然也要同步行动……
  这一回“炮打”来势,比十五个月前要凶猛得多。眼看着张春桥会成为“王、关、戚”之后,“中央文革”“端出来”的第四个恶棍。
  张春桥毕竟还是张春桥。他紧急召见王洪文。“工总司”上街了。王洪文率队冲进《文汇报》社了。……十五个月前,张春桥打退“一·二八”的“红革会”,靠的是“工总司”这一同,又甩出这张在安亭结下“火线友谊”的王牌。
  张春桥又一次拨通了北京钓鱼台的长途,向江青呼救。
  “是不是再给上海发一个‘中央文革特急电报’?”江青问道,“你现在就把电报内容告诉我,我马上发到上海!”
  “不,这一回光用‘中央文革’的名义,恐怕还不行。”张春桥说道。
  “‘中央文革’的牌子还不响吗?”江青一听,怔住了。
  江青倒也痛快,她请张春桥自己拟一个“中央文革特急电报”!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张春桥连忙解释道,“因为这一回的主要的炮打口号,说我是杨、余、傅的黑后台。杨、余、傅都是军人。只有以林副主席或者中央军委的名义,给上海发紧急电报,才能最有效地制止这一次的炮打……”
  “好吧,我马上转告林副主席。”江青明白张春桥的用意,挂上了电话。
  张春桥与林彪之间,本来连话都说不上。“文革”前,林彪身为元帅,来来去去上海,从不把柯庆施的那么个“政治秘书”张春桥放在眼里。自从张春桥进入“中央文革”,林彪才注意起张春桥其人。不过,这时的林彪居高位,住深院,张春桥难以接近他。虽然张春桥借助于江青,已经得到毛泽东的信赖,但是他为了能在中央牢牢扎根,不能不企望着巴结林彪——因为林彪已是举足轻重的第二号人物了。
  一九六七年十一月,毛泽东的一句话,无意之中为张春桥搭起了与林彪高攀的梯子。那时,毛泽东主席已经在考虑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了,他把修改党章的任务交给了上海。叶群向张春桥透露了来自林彪的意思:林副主席的接班人地位,应当在党章中明确地规定下来。
  于是,在张春桥负责起草的党章草案上,出现了所有中共党章上未曾有过的词句:
  (三十五)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春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