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县丹灶镇农机站推广服务创新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1380
颗粒名称: 南海县丹灶镇农机站推广服务创新路
分类号: S3-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市南海县丹灶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推广新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农时。该站营业额逐年上升,推广新式农机具带活了农机站的经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至1987年底,全镇拥有各种农业机械和设备,总动力达2.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该镇粮食产量和工农业总产值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农机推广和经营已成为农村经济繁荣少不了、离不开的生产手段。
关键词: 南海县 农技推广 创新

内容

南海县丹灶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农机为农,综合经营”的方针,积极推广新机具,不断拓展经营新项目,使全镇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农机站也在推广服务和经营中得到自身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丹灶镇共有稻田4.6万亩,(占耕地面积81%),农业劳动力16237人,每个劳动力平均3.48亩,劳动力比较紧张。随着乡镇企业和种养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劳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水稻更为突出。每到收获季节,就要男女老幼齐抢割,机关工厂商店关门大会战。若遇上台风,往往造成丰产而未能丰收。近几年推广撤播和除草醚,插秧季节劳力紧张的矛盾有所缓和,保证不误农时,但收割仍未改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镇农机站十分注意引进推广本镇适用的新式农机具,特别是收割的新机具。近年,他们在县农机局的具体帮助下,先后引进推广了联合收割机、割晒机,立式割禾器等几种新机具,提高了收割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农时季节。
  推广新式农机具,带活了农机站的经营。为了更好地为农业服务,该站经常派人下乡调查摸底,了解需求,及时组织供应,使营业额逐年上升,1984年87万元,至1967年上升到191万元。
  农机站的积极经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至1987年底,全镇拥有拖拉机1537台、柴油机116台、电动机1320台、联合收割机10台、割晒机308台、电动脱粒机280台、电动铁木打禾机3828台,农用汽车40台、推土机33台,以及小型农机具一大批,总动力达2.8万千瓦。机犁面积占29%,机耙面积占94%,机割面积占84%,机动脱粒100%。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该镇粮食产量连年高产稳产作出贡献。1985年稻谷亩产630公斤,1986年701.5公斤,1987年742.5公斤。工农业总产值大幅度上升,1985年8414万元,1986年1.2亿元,1987年1.5亿元。同时,拖拉机还为农村修路筑桥、民房建设和农副业生产、乡镇企业承担了九成以上运输任务。在丹灶,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村经济繁荣少不了、离不开的生产手段。
  农机推广带活了农机经营农机经营又促进了农机站自身的发展。四年来该站创收52万元。解决下拨事业费不足的困难。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叶其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海县丹灶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