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沙皮狗故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1321
颗粒名称: 走马沙皮狗故乡
分类号: S829.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南海县大沥镇的沙皮狗,它是大沥人在长期斗狗活动中选育出来的世界名种狗。沙皮狗的外貌特征独特,体重可达一百二、三十斤。为了使沙皮狗骁勇善斗,大沥人从小对它进行训练,包括咀嚼猪牛骨、攀高觅食和适应喧哗场面等训练。过去斗狗前要检验狗身上是否有异味,打斗时两狗前腿抬高离地,后腿蹬直。现在国内已取消斗狗场,加之狗会传染狂犬病,很多地方都禁养沙皮狗,但大沥镇及其周边地区仍有不少沙皮狗的爱好者。沙皮狗在美国享有很高声誉,一头好的沙皮狗在香港标价几千甚至上万港元。
关键词: 南海县 沙皮狗 斗狗活动

内容

最近,我到世界名犬沙皮狗的故乡——广东省南海县大沥镇,寻找在国内濒临绝种的斗狗中的佼佼者的足迹。
  珠江三角洲一带,历史上有斗狗的习俗,每到寒冬腊月,人们在圩镇中心设斗狗场,聚集各家养的狗打斗,地面紧张而热闹。沙皮狗就是大沥人在长期斗狗活动中选育出来的世界名种狗。
  沙皮狗相貌古怪奇特,其外貌特征是葫芦头、瓦筒嘴、蚬壳耳、狮子鼻、担杆尾。它的头象葫芦,狗嘴既长又宽,俗称瓦筒嘴。大沥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对沙皮狗的品评民谣:「葫芦头,蚬壳耳,挂镰、扛枪,金钱尾,毛粗短,色要纯,舌头蓝者为上品,美人肩,腰要短,四肢匀称莫异形。」其中「挂镰、扛枪、金钱尾」、是指尾巴动态或象倒挂禾镰,或似枪杆指天的扛枪,或卷成圆圈似金钱,「美人肩」是指狗的颈与肩部不要明显区分,而要连接得紧。沙皮狗幼小时全身皮肤与脸部充满皱摺,长大后身上皱摺减少,但脸部依旧,怪难看。良种的沙皮狗,颈上松弛的皱摺用手提起有一尺多长,象小孩穿着大人衣服。它的毛又粗又硬,象个刷子,俗称「刷毛」。最重的沙皮狗,可以长到一百二、三十斤重,一般也有五、六十斤重。
  为了使沙皮狗骁勇善斗,大沥人从小对它进行训练。为了锻炼它的牙力,人们将粗大的猪牛骨煮熟让狗慢慢咀嚼,还用绳子绑着坚韧的牛筋,诱狗后腿蹬力,喂狗时将饲料放在高台上,让它从小习惯攀高觅食,为了使狗能适应打斗时观众喧闹嘈杂的场面,还要对它进行临场训练,经常带它到街墟闹市,适应喧哗场面。沙皮狗的强壮、矫健、大胆、善斗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据说,过去斗狗赛前要经双方狗主和裁判检验,看看狗的身上有没有涂上让对方发生恐惧的异味如老虎尿、豹尿等等。打斗时,两狗前腿抬高离地,狗身上抬,后腿蹬直。互相厮杀,沙皮狗凭着那又长又宽的瓦筒嘴,一口就可以深深地咬住对方的要害,它那又粗又硬的刷毛,对方咬着怪不舒服,只好一吐了之。打斗时,要咬到对方汪汪叫并且不能自制地射尿,才算胜利。五十年代初,国内取消斗狗场,加之狗会传染狂犬病,危及人们的生命,很多地方都禁养,因此,沙皮狗也濒临绝迹。现在大沥镇及其附近的雅窑、谢边、兴贤、颜峰、沥东、沥中等村,仍有不少沙皮狗的爱好者,他们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经常交换狗种,交流经验,搞一些自发的民间斗狗。大沥镇现存约有三、四百头沙皮狗,年中有少量出口。在美国,沙皮狗享有很高声誉。一头好的沙皮狗,在香港标价几千甚至上万港元。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潘昭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