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0833
颗粒名称: “家教”——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他题名: 记几宗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
分类号: G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近年来,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家庭教育不良成为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案例可以看出,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导致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对社会治安产生了严重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家庭存在父母赌博、失职、暴力教育等问题,导致子女沾染不良习气,甚至参与违法活动。父母的失职行为对子女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善也促使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进一步恶化。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父母应该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给予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只有每个家庭都能认真履行教育责任,相信青少年犯罪问题将得到缓解。
关键词: “家教” 青少年 违法犯罪

内容

近年,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日趋严重。据市公安局统计,一九八七年在抓获的刑事案犯中青少年占了81.9%,去年已上升到87.3%,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了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社会、学校等方面,但家庭也是一个主要方面。从下面几个案例足可看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风不正父赌子偷
  顺德县杏坛镇马齐村一户家庭,父亲嗜赌,在其不良的影响下,年仅十岁的儿子陈某就沾染了小偷小摸的恶习。一次,他窜到一户人家盗得九十元,其父知道后只说:“下次不要干了。”就把儿子偷来的钱“没收”进自己的袋里。不久,陈某再次作案,回家后主动把一百几十元塞给父亲,为父又只说:“下不为例”。在其父的纵容下,陈某更加有恃无恐,胆子越来越大。他经常在上午上了第一节课后,就逃学作案,先后窜入十四户住宅盗取现款九千多元。每次偷到钱后,他都分一些给父亲,自己也藏匿一部分。陈父对此还不满足,为了偿还赌债,竟偷儿子的赃款。这样连要带偷,共捞到了八千多元。事发后,其父被判刑三年,陈某也被送收容教养。
  父母失职 儿子违法
  顺德县有一户专门为茶楼加工鲜虾的专业户,夫妇两人终日忙于经营生意,无时间过问儿子的起居饮食,更谈不上教育了。他俩每天给儿子一、二元到饭店吃饭,后来觉得天天如此十分麻烦,于是就让儿子自己动手从钱柜中取钱。开始父亲还在旁边看着,不让儿子多取。后来,干脆就让儿子掏钱算了。由于取钱容易,儿子从最初吃一餐饭一元钱,发展到几十元吃一餐饭。取钱最多的一次竟达一千多元,有时还把剩下的钱送给朋友,以显示自己的富有。
  当学校老师发现告诉家长时,父亲才不让儿子随便取钱。但由于儿子平日花惯钱了,突然受到节制,于是就去偷别人的钱,干起了违法之事。
  棍棒教育 适得其反
  南海县某村村民陈某,脾气暴躁,对儿子动不动就打,稍不顺心就骂,儿子从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渐渐地产生了逆反心理,不管陈某说得对或错,一概不听。由于在家经常被打骂,他终于离家出走,到处流浪。小陈身上无钱吃饭,在广州进行盗窃,后被公安机关送去劳动教养。劳教回家后,家人对他更加讨厌,打骂更比过去多,小陈觉得家里没有温暖,于是又重新出外流浪。去年八月,他在盐步镇作案盗窃了万元巨款,触犯刑律,终于被判处有期徒刑。
  上述几宗案例,反映了因家庭教育不良,使儿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子女成长的好坏与父母的影响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为人父母者,应该以身作则,给子女做出一个好榜样,使幼小的心灵接受正确的思想、行为教育。否则,一旦孩子走上歪路,那就后悔莫及了。
  教育子女是为父母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只有每个家庭都肩负起教育好自己子女的重任,相信青少年犯罪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容国贤
责任者
林浩云
责任者